新加入的狄青,这位历史上以勇猛善战、深得士兵爱戴着称的名将,此刻也站了起来,他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大人此举,真乃英明之至!”
狄青动情地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伍兴的赞赏。
“建造纪念碑,不仅是对阵亡将士的崇高致敬,更是对他们不朽精神的永恒铭记。这样的举动,必将深深触动每一位将士的心弦,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上官的关怀与尊重,从而更加坚定地投身于保家卫国的伟大功业中。”
狄青顿了顿,继续说道。
“而且,此举还能极大地鼓舞民心。士兵都来自于普通百姓家庭,百姓们看到国家如此重视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心理必然会受到更多安慰。这种情感,将成为连接军民、凝聚民心的强大纽带,战士效死,必能战无不胜。”
狄青的眼中,隐隐泛着泪光,更映照出一个曾经生活在重文轻武世界中的名将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那个时代,武艺高强如他,却也时常感受到来自文臣的轻视与排挤,即便战功赫赫,也难以完全摆脱偏见与误解的阴影。
作为一代名将,狄青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忠于国家,屡建奇功,却也因此屡遭权贵的陷害与排挤。
那些阴暗的日子,让他心中难免积累起难以言说的怨气。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真正理解与尊重士兵上司的深切渴望。
狄青出身于底层士兵,那些与兄弟们并肩作战的日子,让他对底层士兵的需求与想法知之甚详。
他们渴望被看见,渴望被理解,更渴望在为国家奉献的同时,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关怀。
伍兴的这些提议——无论是改善士兵待遇,还是纪念阵亡将士,都精准地击中了狄青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鸣与温暖。
对比过往那些冷漠与不公,狄青只觉今世终于得遇明主。
狄青的发言得到了绝大多数将领的赞同。
将领们不仅表达了对这一提议的赞同,还积极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意见,以期让纪念碑的建造更加完善、更有意义。
然而,在座的文天祥虽然内心并不完全赞成这一提议,但面对众将的慷慨陈词,他也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任何反对的声音都可能被视为对英灵的亵渎,因此他选择了沉默,默默地思考着。
最终,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这一议题得以确定下来。
只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后,便可立即着手进行纪念碑的建造工作。
见第一个议题——为阵亡将士建造纪念碑的提议得到了在座将领们的圆满通过,伍兴的嘴角不禁泛起了一抹欣慰的微笑。
伍兴清了清嗓子,提出了第二个更为重大的议题。
“今天的第二个议题,是讨论一个关乎我们未来命运的重要问题——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