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说:“差就差在立意上。”
温霁明翻了翻,陡然笑出声来:“我看着是差不多的。”
温雪晴不服气,但凡写得好的地方,温光赫都用笔勾了出来,李珺君的划勾的地方可没她多。
“怎么差不多了?”
“人家的字比你好,清灵优美,蓁蓁的字,不是说不好,只能说得上是中规中矩。”
温霁明把两篇文还给温雪晴:“你自己看看。”
温雪晴:“那是我写了两篇,你这一篇,是我拿了草稿,匆匆赶出来的。”
温光赫手里拿的,正是她一开始作的。
第一篇文章,她一蹴而就。写完后,呈给李先生,他看过后,反而让温雪晴把之前做的草稿拿来,让她重新整理出一篇,两篇并在一起再上交。
第一篇温光赫还在看,温霁明只能再接着继续研究手上的文章。
难得能跟着休息一下,他一边看文,一边和温雪晴小声说话:“第一篇你写了什么?怎么父亲的脸色好像不太好看?”
他手上的两篇文章,其实立意是差不多的,将赈灾的几个难处和注意点都写了出来。
温雪晴读书识字之后,就开始跟着父兄学这个,对于她来说,写这个是不难的。倒是李珺君,李先生虽有才学,却不入仕就官,李珺君能根据实际写出和温雪晴差不多的文章,很是难得。
温霁明眼底是掩饰不住的欣赏。
回想下自己在第一篇文章写的内容,温雪晴问他:“如果十五年前是我们温家迎回陛下,现在的温家会是什么样?”
温霁明头也不抬:“问这个做什么?没有如果,错过就是错过了。”
“也就是说,当年我们家也有努力过?”这还是温雪晴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
十五年前温霁明也不过是个垂髫稚子,对于重大事件也只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
天子的安危关乎社稷,皇室虽然衰微,但终归还是正统,天命所归,天下诸侯应当听命于他。
更何况,他们家里还有个乐康公主,天子是乐康公主的胞兄,他们没有理由不救。
“蓁蓁,没有如果。”温霁明道,“最后迎回陛下的是魏王,慢了就是慢了。但即便如此,临州还是温家的。”
“阿兄,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除了临州以外的地方。”
临州只能有一个姓,即使是天子也不能改变。临州安定,温家在临州令行禁止,但是临州以外的地方呢?
现下,临州以外地方的不安定已经影响到临州了,温家多年的努力逐渐被动摇影响。
温雪晴不甘心。
第一篇文章,是她在听完谋士的唇枪舌战后,当晚点灯,熬夜写完的,一个字都没有修改,就交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