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州,老和尚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了尘。
陆离拜入了尘门下,舍却往事,也舍却了陆离这个名字。
了尘授他法号慧恩。恩乃是陆离请愿所得,是为了尘点化之恩,亦是禅门收留之恩。
了尘门下还有一弟子,名曰慧海。慧海自幼出家,十岁便与同门师叔们辩经论道,待到而立之年,已是远近闻名的禅师。慧恩虽年长,可惜入门稍晚,每每自比,总觉弗如。
真和尚的日子并不好过,至少对于慧恩来说。要他戒酒戒肉,便是一桩难事。他自幼生于西州,若是不吃些荤腥,便难捱寒冬。于是为防慧恩破戒,了尘便请来慧海看顾。
慧恩本以为慧海会严加看管,没成想慧海却颇为黠然。他寻来山民,做得好酒好肉,令慧恩盘膝入定,请众人在他周遭痛快饮食。慧恩初觉折磨,久而久之,竟能逐渐诵经忍耐,视若无物。
慧海笑道,此为从有到无,乃是小进境。待何时能从无到有,师弟将有大进境。
慧恩不解,何谓从无到有?
慧海只笑而不语,其形状竟有师父了尘的神韵。
慧恩也晓得机缘二字,最是缥缈无形,不可强求,于是也不再追问,却转而将藏起的宝物取与慧海观看。
原来那宝物乃是一株奇花幼苗。
慧海大惊,赶忙问他缘由。于是慧恩便将如何自盗宝团叛逃一事和盘托出,并说此花乃是自苏鲁拜王庭盗来的圣花,优昙婆罗。传闻此花有着解百毒,医死人,肉白骨的功效。但对于佛门弟子而言,此花却能有助修行,更能助其突破瓶颈,领悟至高至极,普度众生的佛法。听说当年他二人师父远赴西州,便是去苏鲁拜欲求此花,只可惜最后抱憾而归。
慧恩一介粗人,平素并无侍弄花草的雅意,更不知这等珍奇如何照料。所幸此花耐寒耐旱,经年疏于看护,如今也未见衰败,此故他欲将其托付给慧海。
一则若是师父知晓,恐要将其送还苏鲁拜,届时又会牵扯几番恩怨。师父年事已高,还是不令他晓得此事为好。
二则他与师兄慧海虽无深交,却熟知对方品行心性,将其托付于师兄,亦是最适宜的人选。
三则便是,慧恩以为慧海的眼睛同师父一样,诚朴而质洁。不像他,总好似带着一股羊膻味,洗也洗不净。
慧海了然,连连叹息。
慧恩还道是他不敢接下此物,只得再三拜请道,当年师父有意度化于他,便是因这优昙婆罗,他却一直不得其中机缘。如今此花结苞,想必他师兄弟二人有生之年定能得见善果,窥得师父所说的机缘。师兄便当是助师弟了却一桩心愿也好,还请代为照料。
想来是慧海心念所动,这便应下。而后数年,了尘圆寂,他师兄弟二人各分南北,慧海受邀前往妙法寺,成了当世高僧。而慧恩则隐于俗世,在云遥寺做他的闲散方丈。
。。。。。。
只是他的俗家名字,却像是早就为他的命运敲定落子。
离人,离心,离德。
人有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那是一片嘈杂无尽的欲海,有人求财,有人求名,有人求长命百岁,有人只是求个宽心。
。。。。。。
香客之中,有颓丧疲倦的赌徒。
“大师,我想求佛祖原谅我的罪孽。”
“施主可取三支香,在佛祖面前一一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