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空城计,让公良玉足足将十万昌国大军,在宛城拖了足足五天,而东皓月在这时,已经率领着九万庄国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地深入昌国腹地,直指锦城。
待深陷在宛城这一泥沼中的容瑾终于反应过来时,东皓月已经兵临锦城下。
宛城,军帐中,容瑾手中的剑已经架在了公良玉的脖颈上,那人却依然一袭白袍,嘴角轻笑,不紧不慢地夹起一颗白子。
一如当年,还在庄国为质的庄瑾,第一次见到公良玉时。
彼时,他浑身肮脏,卑微如泥;
而那人一身白衣,洁白如云。
那时候他莽着一股子气拍开的那只手,却成为此后数十年拼了命都触不到的存在。
“公良先生,可愿投降?”到了这最后的关头,容瑾还是唤出了那个生疏又陌生的称呼。
公良玉没有回答,只是手指间夹着的白子,轻轻地落在了简陋的木制棋盘上,发出一声轻响。他缓缓地抬起头,仿佛看见了远处风云变化的战场,和已经在他内心算好的胜负。
在容瑾不可置信的眼神中,从公良玉轻扬的嘴角边,缓缓地滑下一道血色。
他就这样微笑地望着容瑾,就像是当初长亭送别时,笑着拒绝随他前往昌国时的模样。
看着那道在剑下轰然倒下的身影,一向战场斩百人首级都面不改色的容瑾,却在这一刻手抖得拿不稳剑,他下意识一个箭步向前,伸手接住了那道身影。
那双眼睛里的光在容瑾惊慌失措的眼中慢慢地黯淡下去,他轻启嘴唇。
一颗白子。
一声“我赢了”。
那缓缓合上的眼睛,却仿佛带走了容瑾生命中最后的一抹光。
[容瑾,年少为质,在庄国受尽屈辱,唯一友人,名为公良玉。]
这一段在小说出版后,被原著作者专门加在容瑾番外中的介绍,短短一行,却道尽了容瑾的半生。
尹明抱着已经死去的公良玉,死死咬着嘴唇,浑身颤抖着,无声无息地流着泪。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演,只是在这一刻下意识得将自己的身份代入到了容瑾这个角色中。
等到向导喊了一声“卡”,尹明才从这种无法自控的情绪中脱离出来,他还有些恍惚的时候,就听见向导高兴地给了他进组拍戏以来受到的最高的夸赞,“这一段你表演得相当到位,是你最靠近容瑾这个角色的一段演绎!”
听见向导的夸赞,尹明轻轻勾起唇角,还带着泪水的眼里却瞧不出几分愉悦的神色。刚才的入戏,里面究竟有几分是他自己的真实水平,又有几分因素来自和他演对手戏的演员,没有谁能够比尹明自己更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