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问题导致淮安地区的水资源非常的不均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在局部地区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张伟决定在水利上干一票大的。
为此张伟在大顺十八年七月初,在府衙召开了淮安府“引水通水”专项行动的动员大会。
张伟自命为工程总指挥,还特意任命了对水利工作有一定经验的通判赵永康为工程副总指挥。
从淮安府户工两房抽调了专业的精干人员组成了工程指挥部,统一调度淮安府六县,修一条能覆盖六县全部主要农耕区的通水渠。
准备工程款五十万两,其中布政司支持二十万两,府衙公款出十五万两,六县均摊十五万两。
工程修好后,要解决淮安府三十年的农田灌溉问题。
张伟先是私下做通了赵永康的工作,然后在大会上整整讲了一个时辰,最后靠官威做通六县主官们的工作。
银子的事,也是张伟出面,找苏北布政使谷少海磨了好几天。
最后打出了张伟恩师内阁刘副相的旗号,又答应了让苏北布政司冠名和派人监督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才让苏北布政司同意补助淮安府修缮水利。
淮安府衙门出的钱最好办,这里只需要张伟一言而决。
当然了,苏北行省和淮安府出的银子,到时候肯定或多或少会找工部的水利司报销一部分。
最最办的县衙门出的钱,每个县衙门的每年的公款也就五六万两银子,
这些银子一般都是分配好去向的,养官吏,支持学校,做公共工程,县里的公益事业,差不多每一分钱都是有主的。
因此每个县衙门要分担的二万五千两修渠专款,主要是靠各个大户和士绅及商行的捐助。
至于普通百姓,张伟在一开始就说明了,普通百姓出力出工不用出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了让大户和士绅及商行出这个钱,张伟逼着各个县的官员们定期定点上门催捐。
很多实在搞不定的,都是张伟亲自上门摆平的。
对于修渠不上心的官吏,张伟有权罢免的,就直接当场罢免的。
张伟权责之外的,张伟也是上书苏北步政司进行弹劾。
由于苏北布政使谷少海的支持,张伟的弹劾基本上也是一弹一个准。
张伟为了修这条渠是出大力气的,淮安府六县张伟都不知道跑了多少遍,张伟的办事风格和原则也渐渐的为淮安官民所熟悉。
在张伟十八般武艺尽出的情况下,最后这条通水渠成了大顺十八年淮安府最大的工程。
工程的效率也不错,从农忙后的十月开始修,修到了次年的三月初就已经初步完成了。
这条通水渠修好最初的几年,大家对其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是利国利民,也有人认为纯粹是浪费人力物力。
不少阴谋论者甚至认为这个工程就是张伟,赵永康等官员捞钱的手段。
可是越到后面,大家对这条通水渠的评价越高,甚至成为了张伟在苏北最大的政绩之一。
甚至到数十年后,这条运行一直良好的通水渠直接被百姓叫成了张公渠。
在后世的史学家和淮安府百姓都给予了这条通水渠极高的评价。
张伟为政一方,总算是给当地百姓留下了一点有用的东西。
喜欢从农家子到宰执天下请大家收藏:()从农家子到宰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