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殿,群臣顺次列坐。
临川王举笏上前先行拱手。
“陛下,臣奉命赴江东诸郡县,为浮山大堰征敛物资。”
“时至今日,已运送粮草七十万斛,银钱五百万,木料石材近千万石。”
“征得劳役共计二十又四万。”
“据都筑堰督康长明奏报,淮水沿岸河堤皆已修葺完毕。”
“大堰已筑起了十五丈,两岸接拢指日可待!”
“为保万无一失,堰体还需加高。”
皇帝听后微微点了点头。
“宣达亲赴各地征粮征物,实属不易。”
“不过眼下还不能放松,既然北部州郡已经征敛过了,那就去吴郡、吴兴等郡吧!”
“臣。。。。。。定不负陛下嘱托。”
“只是。。。。。。”
“嗯?”
“宣达还有什么话要说啊?”
“回陛下,臣等费些心神不算什么,只是江东各地经此征敛,取之已尽锱铢。”
“臣担心,此番再去,恐怕会伤了各郡根本。”
皇帝一听这话心里生出了一丝不快。
话说这个老六拿着皇帝的圣旨,把豫州、南豫州、南徐州、北兖州征了个遍,又派人到扬州东南的吴郡、吴兴、会稽等郡搜刮了一番。
地方大户自然是主动献钱给粮,又奉上无数珠宝器物不说。
仅仅三个月,他便把能征的不能征的地方全都征敛了一遍,该拿的不该拿的也都悉数收入了腰包。
至于他上报的粮草七十万斛,银钱数百万两,和他装在口袋里的相比比,几乎是一半一半了。
“陛下!”
“六殿下所言不无道理。”
尚书右仆射袁昂,拱手向前。
“江东虽富庶,可江东各郡皆负有补给京都之责。”
“吴郡、吴兴、会稽三郡,负担更是重大。”
“京都所食粟米、卤盐皆取自三郡,宫中所用布帛、锦缎亦多半产自江东。”
“而拱卫京都所需钱粮,亦出自江东各郡。”
“自从东府城府库钱粮运往北徐大营后,又不得不从江东补给。”
“如今幸得秋至,江东百姓才得以补充粮食,维持生计。”
“此时若再行征敛,便如同从百姓口中取粮,仓内无粮可食,恐百姓生怨,还望陛下。。。。。。三思!”
袁昂声音颤抖,双膝跪地再三叩首,近乎于哀求着。
“臣等附议,还请陛下三思!”
御史中丞司马元素、丹阳丞殷芸、中书令、侍中徐修仁、侍中、吴郡太守王柬、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张延符、左户尚书、太常卿陆明霞等一众臣工皆跪了下去。
新任领军将军、十州政务都督萧子昭,看了看一旁站着的左光禄大夫建安王,好像除了几个皇族宗亲就没有站着的了。
“陛下,臣愿献上家财和三年俸禄,接济浮山筑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