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秋
&ldo;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rdo;。‐‐《新唐书》八月十四,姜明理所当然的又出了一次丑,惯性思维害死人啊,活了二十多年,一直以为中秋节是为了朱元璋那所谓的&ldo;八月十五杀鞑子&rdo;才有的节日。
所以当张鹤来交割火药包后,姜明便匆匆的召来了侯强和陈宜中、文壁等人,问问各自安排的怎么样了,准备好明天一早出发没有的时候,才发现每个人都怪怪的望着自己。
侯强还好说些,身为军人责无旁贷。只能挺身而出,但是文壁却直言问道:&ldo;中秋节庆之时动身是否有些不妥当,下官倒也无谓,但出使人众却是不好调和。还请钦差大人三思。&rdo;
当时姜明就脑子发炸,&ldo;中秋节&rdo;一词不仅仅让他觉得有些惊讶,而且勾起了他思念后世亲人的念头。脸色顿时都变了,目光也深沉起来。
陈宜中还道他一直在海外游历,已经淡忘了传统节日,被文壁这样说出来有些面子上挂不住。忙出来圆场,赤红军还是按照原计划出征清剿海盗。而文壁他们出使日本的船队则在珠海过了中秋,待到八月十六再出发,反正要在台湾的鸡笼山会合。
而侯强他们要一路剿匪,出使日本的船队晚走一天也可以,不耽误什么事情。姜明也没有什么意见,但既然是出使船队要过中秋节,那么索性就一起过吧。为了不驳陈宜中的面子,于是吩咐侯强,八月十五照常出发,但是出发的时间由巳时改为子时出发。
白天照常休整准备,而到日落上船,在珠海边停驻,一起欣赏完焰火再行出发。正好张鹤也在旁边,本来是留下来教授侯强所分出的霹雳营怎么用火器的。但是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将那百余斤三三配置的火药都做成焰火,到时间军民同乐,也算是为大军饯行。
等侯强、张鹤和文壁都领命而去,姜明才从陈宜中那里知道,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ldo;中秋&rdo;。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ldo;仲秋节&rdo;。到魏晋时,有&ldo;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rdo;的记载。在先朝唐开元年初,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在这个时代已经盛行于大宋,成为本朝的主要、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到了这一天,多数人家会在此日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全家登楼拜月,以酬佳节。以此来欢度中秋。
听陈宜中解释以后,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才想起&ldo;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do;和&ldo;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rdo;大文学家苏东坡用他的《水调歌头》和题记告诉大家,宋朝人就有过中秋节的风俗。只是没有人注意而已,至少自己是没有注意。
姜明觉得有些脸热,抛开这个话题,问陈宜中府政院筹备的怎么样了,并告知他所担心的问题,也就是人口问题。谁知道陈宜中也是正在发愁这个问题。
说出来也是实际情况,现在登记在册的,算上归附的部落氏族的人,也不过十万左右,但是其中军队人数已经达到骇人的三万人以上,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让陈宜中十分担心,无论是放在那里都是不妥当的。但是为了抗元,三万人马还是远远的不够,而剩下的七万余人,供养三万人马,要不是从内陆带来一些储备。恐怕现在已经是没有余粮了。
两个人对视着站在那里,显得无计可施。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就是人口问题不好办,就算是鼓励生育吧,至少也要几十年才能缓过来。
&ldo;再过几十年,元朝都灭亡了。&rdo;姜明心里这样想着突然听到陈宜中说道:&ldo;人口一途,唯有从内陆解决,不然老夫回去一趟面见皇上和太后,奏明此处尴尬,希望太后开恩,为我大宋国运下诏。迁移一些人过来?就算太后不准,想来凭我名望,也可号召一些人来。&rdo;
皱着眉头听陈宜中说完。姜明摇摇头道:&ldo;要是能说动太后,相信晚辈在崖山行朝时已经劝太后移驾海外,暂避兵祸,但是大将军坚决不同意,声称宁愿玉石俱焚,也不愿意一逃再逃。太后也曾经心动,但是朝议上被大将军和陆丞相等驳回。以后就没有再提了。&rdo;
&ldo;这些莽夫,为了自己的名誉,却用我天朝国祚当赌注,国贼也!&rdo;陈宜中听到姜明这样说,想起自己的遭遇,竟然开口骂道。姜明没有理会他怎么说的,继续道:&ldo;关于先生要用自己的声望招募,更是不妥,目前我们在台湾立足未稳,大量的在内陆招募流民或者自愿来者,鱼龙混杂。恐怕会过早的暴露自己的栖身之所,对于以后的皇上和太后移驾的安全埋下隐患。这个险也冒不得。&rdo;
陈宜中摆摆手,看着姜明道:&ldo;那老夫也没有办法了,看来公子已经是胸有成竹了。&rdo;
姜明心里是有一些思路,但是此时不敢对陈宜中说,只能摇摇头,做无计可施之色。虽然看出来他心里似乎有所打算,但是既然不说,陈宜中也不想问,只是笑笑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