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存赵氏皇家血脉,令他们归隐。但是为什么杨太后居然同意他们远避海外?已经不是官场新手的文壁心里有着这个疑问,想问,但是赵若梓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当闻听文壁奉命去日本,而姜明在琉球开府时,竟然要拒绝了同行的要求,反而要去找姜明叙旧,不由的让文壁心里感到一丝的不安。在岛上盘桓了两天后,终于放弃了打听为什么的心思,要继续前行了,临走时,陈龙留下了五艘船大约一千人,在此地驻留,还有就是送赵若梓一行和岛上原居民前往台湾。
且不说文壁和陈龙的船队一路前行的时候已经是出发的第三天了,也就是八月二十日才开始由澎湖岛往北继续前行,不过按照原定的计划,从澎湖岛出来之后,要再回到台湾沿岸北上,一路上寻找大宋移民聚居地。随时报于台湾府政院,以便接手治理。
而此时此刻的侯强却是站在船头上,看着越来越近的地平线,心里一阵的轻松。终于算是找到了陆地。姜明在他临走之时,由于时间关系,只允许他往南行走三天,三天之内,无论遇上海盗或者吕宋居民,都要转投北上,尽快的和陈龙所率领的护卫船队会师。
此次出征说是剿灭海盗,但是只是官面的一种说法,主要还是为了给当地居民和部落一个震慑力,也算是给他们吃一个安心丸。其实这么多人在珠海附近驻扎,就算是没有军队,想哪海盗也不敢轻易前来滋扰。
最主要的,还是姜明给他下的几个任务,说白了第一就是在吕宋附近海岛上掠夺劳力,第二是上琉球运回硫磺和硝石,第三则是护卫工兵营建设鸡笼山附近。后直接挥师澎湖,在那里驻跸。以卫戍台湾。
但是这次已经往南走了三天了,船舱下也只有几百个拖家带口的海盗,就再也没有遇见其他有人的岛屿了,想到可能要空手而归,完不成这次为工兵营收集人手的任务了。侯强心里是极度的郁闷,但是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就远远的看见那一道亮亮的地平线。
侯强心里顿时舒畅起来,击鼓传令大家加快船速。务必在天黑之前完成钦差大人交付于的任务,然后往回赶路。希望不会耽误时间,因为姜明在大军出发前,接到了蒲家的飞鸽传书,说是奉忽必烈诏命督造的战船六百艘已经开始陆续集合,得到严令,于九月底之前务必要送到丽江浦水军处交割,不能延误军机。这个说明了蒙古鞑子对于剿灭崖山行朝已经不但是提上议程,简直是迫不及待了,而姜明也回信表示,对于这六百艘战船是志在必得。
所以一切的行动都要加快行动了,想到这里,侯强命令击鼓传令,靠岸后各船按照原定策略自由行动,在天黑前,每只船在不超员的情况下,必须捕捉到至少一百名海盗上船,否则军法从事。
所以,待到船只上岸,各船长纷纷组织冲了下去,一场由大宋官方组织的掠夺开始了。而侯强没有下船,而是眯着眼睛坐在甲板的靠椅上,静静的等待着那血红夕阳的降临。
第十五章消息
&ldo;奉旨钦差,领太子太保衔,代天子判广州,主掌广东军政大权,大宋国师姜明。亲率义勇万余,奇袭敌寇水军,力竭玉碎。&rdo;‐‐行朝邸报就在侯强看着手下士卒在岸上将惊慌失措,而又毫无反抗之力的土著挑选精壮有力的捆绑起来,押往自己的船上的时候,赵若梓一行也在陈龙留下的兵卒战船周密的护送下,来到了珠海。
经过近三天的努力,大宋台湾府政院终于完成了开府以来最浩大的工作,就是坚决的执行禁海令。对于古人的耐受性和服从性,姜明还是感到由衷的佩服,在禁海令执行的过程中没有遇见一个钉子户。但是并不开心。他知道也正是这样的性格,导致了中华近千年的积弱。
虽然从中尝到了一种权力的感觉,但是并不代表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所以在实现承诺和补偿渔民的过程中,姜明基本上是全程参与,尽量的使每一家每一户得到满意的结果。
也幸亏是人少,要是人多的话,就算是鸿儿一直在身边帮他,可能也会被累垮的。刚刚算是喘了口气,正在和陈宜中、吕师夔等人商议成立&ldo;教导院&rdo;。用此来弥补民政人才的缺口一事。许继荣拖着沉重的身子前来禀报,说是五里之外又发现大量船只,看旗号应该是陈龙一军护送澎湖渔民的队伍,但是里面夹杂着几艘商船,显得有些诡异。
当下几人立即结束了商议,一起到达新建的码头,这个时间船已经进港。在军船的驱使下,有秩序的分别停驻在岸边,人员也纷纷上岸,好奇的看着涣然一心的珠海。中间有不少渔民在追逐鱼群的过程中,也曾经在这里歇脚,但是昔日的荒凉已经被拥堵的人群代替,而沿岸数里都被修葺一新。整齐的停靠在岸边,分别标上记号,作为备案。
岸上不远处翠绿的竹林依旧,但是随着风儿的吹拂,隐隐约约看见后面横竖成排的房屋,一副即将繁荣的景象。
将赵若梓等人引到姜明面前后,士卒们纷纷去补充给养,随后就要继续回到澎湖岛完成交托给他们卫戍台湾的任务。还好在澎湖岛上有建好的房屋。别的就不用准备了。
姜明见到赵若梓时不觉的一愣。仿佛有些不相信似得。在杨太后和皇上没有移驾崖山之前,赵若梓兄弟二人就已经从沙涌集聚乡民,前往崖山准备护驾,当时还是姜明接待他们兄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