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若梓倒是没有什么事情,主要就是为了郭敬财之事而来,本来就有些感到连累朋友,但是姜明自从见了他们之后,就离开珠海,直到今天方回,但是又听说还要出去,慌的那郭敬财几乎是哀求一般,将其硬是拉了过来。
郭敬财自从陈宜中实行什么一切都是官营之后,吓的可是不轻,害怕自己回不去,在这里以为人质,然后再将自己的产业也收回官营,那可就是倾家荡产了,怎么能不让他着急呢?
听完郭敬财几乎是哭诉的叙述,姜明心里不由的一动,才发觉陈宜中这个做法还是有待商议,自己要和他在去崖山的路上好好的推敲一番。南宋本来积弱,明眼看上去是以士大夫治理天下,以农为本。
但是据自己所知道,南宋之所以在蒙古的铁骑下坚持了近五十年,无不和他对商人的宽松而导致的富庶有关。现在的大宋,除了钱之外,恐怕是什么也没有了,再行其法危害到商贾的利益,那样会不会让这最后一只支持的势力转向忽必烈的怀抱呢?
据说忽必烈在大宋的启发下,对于商人是极其重视的。不过对于郭敬财,突然姜明又想到了一个妙用,于是就宽言安慰了几句,保证和陈先生商议后,就放其回去打理生意。
赵若梓也不好说什么,听到姜明这样保证,于是拉着还在讲条件的郭敬财告辞而去,姜明来不及和鸿儿说什么话,就吩咐鸿儿去喊陈宜中过来一叙。
待到陈宜中到来,姜明已经想好了大概的思路。见到没有别人,就直接说了出来。
其实在之前大家都担心张弘范要是不堪袭扰,万一暂时不顾攻击行朝,只是回头对付赤红军,那么相对于实际投入兵力并不多的赤红军来说,除了逃亡海外,暴露台湾的位置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退路了。所以,既要张弘范暂缓攻打行朝,又要他不敢放松对行朝的注意力,那就要另想办法了。
姜明看到郭敬财,想起了关于商人在元朝很是收到礼遇,所以才能四通八达,无所不在。甚至在战争区域内也能保证其的安全。这样,就可以利用他们,来散步一些不利于张弘范和李恒的消息。
至于是什么消息,那只能从他们的身世和经历上下手了,也亏着姜明对于这些八卦历史算的上耳熟能详。关于李恒就不必说了,他本来就是西夏皇族李惟忠之子,虽从小事元,不过只说他想光复西夏,无论有没有,忽必烈可以不相信,但谁能保证元廷朝臣没有人疑心呢?
至于张弘范就好说了,至少有一条可以做文章,姜明记得在网上看过的一篇帖子,说在当年宋蒙联军攻打蔡州的时候,南宋名将孟珙救了蒙古将领张柔一命。四年后,张柔的儿子张弘范诞生,而崖山一战消亡南宋的就是这位张弘范。
现在虽然张弘范还没有灭宋,但是利用其父这段经历,再加上张弘范他们一家本来就不是蒙古人,而是在金的汉人,和大将军张世杰还是同乡。这一点虽然牵强一些,但是总是能说过去了,何况从古自今,流言是不需要有证据的。
陈宜中听到姜明近乎有些兴奋的说完,心里暗自吃惊姜明的博闻强记,对于李恒自己还是知道一些,但是对于张弘范父亲张柔的这个经历,却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忙问姜明消息是否可靠,是从哪里听来的。
姜明当然不能告诉他自己是在七百年之后的网上看到的,对于南宋名将孟珙一生打了那么多仗,恐怕自己也不记得曾经做过这件事情了。否则这么大的事情,陈宜中不会不知道,还要求证于自己。
给予陈宜中了肯定的答复,陈宜中一边恨恨不已着张弘范的忘恩负义,一边叹息着说道:&ldo;恐怕此事传出,吉国公一族就再无宁日了。&rdo;
姜明也没有办法,只有沉默。过了一会,陈宜中叹息道:&ldo;此事交予老夫前去郭敬财哪里游说。但是泉州蒲大人哪里,还要劳烦你自己来说了。&rdo;
姜明允之,陈宜中刚想告辞出去,突然想起来什么。姜明马上又喊着陈宜中,对他关于自己对于&ldo;官有制&rdo;所带给商人的影响,和自己的顾虑说了一遍,嘱咐其暂时不要对郭敬财如此言明,只是说台湾一岛实行就好,另外,商人重利,可许其他若是事成,可允许郭敬财所经营之货物专营之权,以为权宜之计。
陈宜中道自有分寸。告辞而出,姜明这才放心下来,对于陈宜中的能力,只要给他指明方向,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对付这些商贾,更加应该是游刃有余。
这才放心的回到内堂,和鸿儿说了几句话,问她愿不愿意和自己一起去崖山,鸿儿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了,室内的气氛顿时有些尴尬起来,姜明几次想说些什么,但是还是不敢说,因为他也不知道古代的这些女子会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应,最后只是吩咐去收拾行装,准备随侯强一起到澎湖岛上。
等到鸿儿回到自己的房间收拾,姜明才舒了一口气,暗自怪自己的胆小。和鸿儿相处了这么久的时间,甚至连婚也定了,但是连手也没有碰过。也不知道鸿儿心里是怎么想的,她不说,偏偏这件事姜明也不好问出口。
想了半天,只好作罢,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办,至少在崖山海战之前是不要想着有闲暇的时间,还是多考虑一下今后的计划为好,否则,连将来都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