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却是正宗的陈朝皇室成员,保义王陈平仲,。对于这个人姜明却是不生疏,有限的几个还算是有些骨气的将领中,保义王陈平仲算是一个,大将陈兴道也算是一个。
但是对于郑虎臣怎么能说动一个王爷来当雇。佣军,姜明和陈宜中都是充满了好奇,之余又对陈朝皇室感到可笑,自己好好的去商量借兵,他们坚决不允许。但是花钱去雇佣的话,不但可以买来船,还要搭上士兵。最后连王爷都出来了。
何必当初枉做。小人呢?这个结果和他们借兵有什么区别。
在二人的询问下,才知道他们早就准备妥当,现在船队已经到达琼州,并在万安军独洲山驻跸。由于大军所带粮草充足,而万安军暂时没有元军停留,所以在那里休整,派他们化妆成安南渔民,在此地等候国师的消息。
陈宜中一时好奇起来,自己的船队虽然在一路上没有掩饰自己的行藏,但是为了不招摇刺激元军,还是降下了所有大宋旗帜,而船只却是从丽江浦带出来的蒙古战船,这些安南人怎么能看出来呢?
谁知道来人回答的更是不可思议,只是言道,船队顺风而来,却闻不到半点蒙古鞑子身上那种骚味,所以判定一定是大宋船只,而郑虎臣曾经说过,现在船队敢在外海航行的,除了鞑子的船队,就一定是国师所统领的人马了。
当下,那个安南人又很惊奇的说道,在大宋,一个国师就能统领这么大的船队,可见大宋却是是天朝上国。
而在安南本国,一共才有一百多艘战船,只有皇上才能一次性调动五十艘以上。边说边感叹着,引得陈宜中和姜明在一旁窃笑不已。
才五十艘就让他那么惊讶,那么要是带他去崖山,看见驻跸在那里的近两千艘战船,那他还不得吓死啊。
当下,也不给他计较,现在还是笼络人心比较重要,再则,得到郑虎臣成功借兵的消息,喜欢还来不及呢?那就更加不屑于和他们计较了。
随后,问其能否尽快和陈平仲、郑虎臣联络上,那人点头称是,让其他人在渔船内摸出一个鸽笼,恭恭敬敬的递给姜明。柳七伤在一边拿起,掀开蒙在上面的黑布,看见里面静静的卧着四只信鸽。
姜明对这些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原来以为信鸽是一个很先进的产物,自己也曾经想过拿出来现一下宝,改善一下古代通讯不畅的弊病,但是自从在广州见了信鸽以后,才发现但凡商贾或者大户,都有饲养自己信鸽的鸽房。
商业造就进步啊,姜明来不及感叹,就和陈宜中一起,拟了一份信件,抄写了四份,将信鸽取出,同时放出。这样是防止信鸽在途中遭受猛禽袭击,和意外的发生,增加信件传送的准确性。
在信中,姜明要求郑虎臣立即带领船队,在穿洲驻跸,等候自己下一步的消息,务必求快。并在信中用约定暗号,大概表明了现在的情况。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留下了三名亲兵作为补充话述之用。
然后船队随即扬帆起行,直往崖山行朝而去。从斗门和中山间隙穿过,透过茫茫的水雾,已经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崖山的踪影。
这个时候,两岸传来一阵鼓声,忙命令船只暂时抛锚停下,朝两岸看去,不知道何时冒出一个个人头,手里持着的确是乌黑的弓箭,只有箭头处隐隐闪动着寒光。
吩咐船上的士卒戒备,陈龙早就发出号令,弓箭手也是忙着将箭头指向两岸。
按照情报所述,这里埋伏的应该是赵孟荣或者是张世杰的人马,陈宜中善意的提醒道,姜明心里暗笑一声,想到,那肯定是大宋的人马了,否则元军出现在这里,那就预示着行朝已经不保了,自己还来做什么呢?
从这一点上看,陈宜中这个人,平时智计百出,但是心里素质却是很一般化,也难怪在自己所经历的历史中,有人称他&ldo;逃跑丞相&rdo;。其实相处了这么久,姜明感觉到陈宜中确是不是一个奸诈之人,只是胆子小而已。
当下,命柳七伤和王阿强撑出钦差大旗。向两岸高声喊道:&ldo;大宋钦差姜明,回行朝复旨。&rdo;
两岸看见钦差大旗飘扬起来,而身后各船也打出了大宋旗号,才放下心来,东岸一个黝黑的大汉,抱起双拳拱手行礼道:&ldo;破虏军统制何不易,参加钦差大人,国师请往北行!&rdo;
姜明并不答话,只是摆摆手,示意知道了,然后道:&ldo;替我问候你们赵统制。并请赵统制报于信国公,就说我回来了。&rdo;
那何不易抱拳称是,急忙令士卒收回弓箭,就地休息。
而姜明却是不慌不忙的在原地将所有的旗号和服装换了一遍,才慢慢的往前行去,不过两个时辰,就看见如同漆黑的城墙般耸立在海上的浩大船队。无数的红旗迎风飘扬,其威严之阵容就宛如浮现在水面上的海底龙宫一样。
水路之左右两侧有高山对峙,看起来宛如一道黝黑的臣大铁门。背后亦有险峻危耸的高山作为屏障。
想从陆上攻击的话,成功的机会几近渺茫。唯一的作战方式只有从海上发动攻击一途而已。也难怪无论是自己所处的那个历史,还是现在自己穿越后的宋朝,张世杰都会把这里选成当做他生命中最后的一站的地方。
&ldo;战船两千余艘,真是可惜。&rdo;看着这一幕,姜明独自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