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一想反正关于台湾的事情,鸿儿都知道,有她想杨太后说,效果可能更好,便不再言语,和众人一起退下。
出来后,并没有直接回船上休息,而是马上和陈宜中准备去游说群臣,第一站,却是到了张镇孙的座船,求见张翔泰。
张镇孙现在身为参政知事,可是在方才的朝议上却是一直保持着沉默,和其他大臣一样,一言不发,整个朝议就像是张世杰、陈宜中和姜明等人在唱独角戏一样,众臣保持了旁观,这个是姜明想不透的,所以他想要有一个解释,当然,最好的,就是问张翔泰了。
但是张镇孙却是一反常态,没有回避,只是在一旁静静的坐下,并不插言。
好久不见,虽然是久居舟上。但是张翔泰的精神还是很不错,乐呵呵的听着姜明离开行朝后的所作所为,不时的赞叹两句,但就是不主动说出行朝的现状。
姜明说的也是无趣,索性直接问下一步该怎么办。张翔泰望向自己的儿子,张镇孙却是一言不发,咬咬牙,遂道:&ldo;国师要不是带兵而来,今天在朝上所言,估计已经被大将军以蛊惑军心给杀了。&rdo;
陈宜中一时也楞了,忙问是为什么,虽然是劝着移驾,但是不至于动摇军心吧。
张镇孙叹了一口气,直接道:&ldo;由下官来说吧,当日大将军与群臣议,敢言移驾者,无论是谁,皆杀之。&rdo;
原来自从文天祥频频告急后,崖山上已经是人心惶惶,每天都有士卒不断的逃走,或者是官员跳出来建议继续驾舟入海。把张世杰、陆秀夫和张镇孙等几个人搞的是焦头烂额。每天都要处理许多琐碎小事,最后张世杰终于不耐烦了,直接建议杨太后召集群臣,当场约法三章。道:&ldo;言移驾者死、不尽职者发于阵前和逃者株连。&rdo;
现在不是张世杰不想移驾,而是不敢妄谈移驾,特别是文天祥告急之后,很多士卒已经丧失了再抵抗下去的勇气。没有了信心的军队才是最失败的军队。
而张世杰除了用杀了制止这种现象,别的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也正是这个方法让他慢慢的失去了往日的威信。要不是当年的声望和几位老部下的拥护,而皇权积弱,恐怕早就被御史台弹劾的失去军权了。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任谁都能看出来,张世杰那种自暴自弃的心态,但是谁也没有办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因为现在军权牢牢的在他的手里。
陈宜中听候一阵默然,但是姜明却是明白了。张世杰此时应该就像一个即将输干的赌徒,最后的筹码被紧紧的抓在手心里。心里知道自己不可能赢,但是却还是要赌下去,因为他在里面投入了太多了。
这个时候你要告诉他不要赌了,把剩下这点钱拿回去做个小生意,说不定还能生活,这个时候他不和你拼命才怪呢?
当下也没有心情在去游说其他大臣,因为知道那是白费力气,回到自己的座船,和陈宜中慢慢的商议对策。
鸿儿回来了,传出杨太后的意思,移驾她没有意见,总之要先说通大将军。否则就算是要移驾,也没有人听他的话。
姜明心里一阵的黯然,难道真的要用自己最后那一招,把张世杰杀了吗?让这个千古名臣死在自己手里,他真的是不愿意的。
翌日,文天祥请还朝述职,经合议,曰:&ldo;不准,为国计,请信国公勉力为之。&rdo;
这件事让姜明下定了决心,虽然行朝需要屏障,但是连文天祥入朝都不准,张世杰是在害怕什么,害怕文天祥入朝后提及移驾,又有姜明在一旁附和,两人联手,是绝对可以和张世杰抗衡的。
入夜无人,直接向鸿儿说出自己的想法,鸿儿大惊失色,忙阻止道:&ldo;万万不可,大将军虽败,但是在军中威望仍是无人可及。万一不成,当有杀身之祸。&rdo;
鸿儿这是在担心姜明的安危,但是看到态度坚决,慢慢的想了一会,还是摇摇头,劝说其放弃这个念头。
姜明主意已定,他知道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了,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距离自己所知道的崖山海战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而且,郭敬财等人已经随着自己的出发而回到内陆,在谣言四起的情况下,张弘范估计要不计一切代价攻击行朝,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自己种下的恶果,自己要承受,张弘范不来则已,如果再来,攻击肯定要比历史上更加凌厉。姜明不得不做好完全的准备。
第二天,上奏行朝,要求带本部去援救信国公,杨太后果然不准,对于她来说,姜明一是没有群臣啰嗦,二是没有张世杰强横。很符合她的心意。才不愿意这么的一个人去犯险,连文天祥那样一个久经沙场的老臣都无可奈何。姜明去了又有什么办法呢?
姜明坚决请求,言明是为了鼓舞军心,愿万死不辞。并慷慨激昂的说道。现在大宋就是要一场胜利来挽回士气,而此次援助信国公,乃是由十足的把握。
张世杰嗤之以鼻,做不屑状,姜明趁机邀其观战,声言愿立军令状,若是不胜,听由大将军处置,若是侥幸得胜,但请大将军协助移驾琉球。
第三十四章准备中的伏击
作为一个在官场上混迹多年的老人。张世杰那里会被姜明所激将。开始还貌似好心的劝说他不要轻易去送死,但是被姜明说他厌战。终于被激起火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