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不想等了,既然在元军身上找不到借口,姜明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想到是不是该和文天祥摊牌呢?
干脆假借神灵的预测。直接告诉文天祥一个月之后的结果,让文天祥自己选择,是继续谦谦君子,还是为了大宋国祚而不再爱惜自己的名声。
姜明也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文天祥要是选择前者,那么自己就是妖言惑众,是包藏祸心。就算不马上把自己拿下,估计也要和自己划地绝交。
要是选择后者的话,就好办了,他们一起回行朝面见皇上和皇太后,直接劝谏迁移行朝,张世杰要是敢阻拦,就利用柳七伤和王阿强将其以乱政之罪,直接拿下,那样虽然有些风险,但是凭借文天祥和自己的威信,应该可以将事态压制到最低大家都能接受的范畴。
正在姜明这样内心矛盾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解决了他的这些问题。事情逐渐明朗了。
第三十六章朝堂反目
也可能是忽必烈根本就没有把剩余的南宋残兵看在眼里,一直以来,他所接到的奏报,无一不是说这个小朝廷跑到那里了,又流窜到那里了。
在他的心里,虽然此次派董文炳南下,也不过是为了一次性清扫干净而已。根本就不用费多少事情。
对于这次的征剿,他是很有信心的,所以,非但没有掩饰军情,而且反而大肆张扬,用极度的自信来打击那些曾经反对他、或者将要反对他的人。
很快,大元派佥书枢密院事董文炳为主帅,江淮行省左丞范文虎为副。统领八万水军,一千余艘战船。乘风南下,直击泉州、崖山。要一举荡平江南隐患。
这个消息引起一片哗然,当然也瞒不过身为商人的蒲寿庚,问听这个消息,这个番商竟然是一个失神,差点没有摔倒在地上,感到一阵的手足无措,但是消息传到的时间,董文炳的大军已经从明州出发了。
急忙抛下手头的一切,召集。所有心腹手下,商议此事。
众人一筹莫展。没有一丝办法,现。在再说投靠元朝,恐怕忽必烈也不会容他。否则,也不会派董文炳前来清剿江南,唯今之计,只能是拼死一战了。
达成一致,马上布置泉州城防,。将所有胡商召集起来,愿意走的,马上就放行,不愿意走的,在泉州就要实行宵禁。
收缩所有兵力于泉州城,放弃外围防线,马上命人。通知在澎湖的侯强,请他备战,和通知姜明。
侯强本来就奉姜明之名,卫护台湾海峡,但是咋一。听这个消息,还是心里发毛。一千余艘战船和满载的八万水军,据蒲寿庚的情报来源说,范文虎从明州赴任,也带了本部足有万余。
那么就是近十万水军,而自己这一方,本来的五。万赤红水军,姜明带走了万余,分散到各处万余。满打满算的只有近三万水军,而且只能满员三百艘,不是没有船,而是人数不够。船上少于百人,对于水战并没有好处。
侯强当下没敢。怠慢,送走报信之人,马上飞鸽传书通知张鹤,将其所有储备武器,尽皆运来备战。同时又派出快艇去漳州,命令其前来助战。
然后又传书姜明,将此情况报于他知道,请其速做决断,侯强虽然自觉勇武,但是在大军压境之下,也不敢妄自托大。
毕竟对方无论是在战船数量还是水军训练上,都是远远超过己方的。就连是统帅,侯强自问比较起董文炳,也是大大的不如。
最后做的就是集合众人的智慧,看看能不能想出一些办法,拖延元军的行程,为姜明在崖山争取一些时间了。
传书被鸿儿接到。拆开后,用约好的暗语翻译出来,鸿儿当下不敢怠慢,不顾的算计张世杰了,忙央求柳七伤去文天祥大营找姜明,通告情报。
见到了柳七伤,才算是解开了姜明心里的疑团,原来哈喇歹这样做,就是为了等待援军。可能此时此刻,得到粮草的张弘范也在暗暗起兵前来吧。
想起来,真的是暗自出了一身冷汗,要是忽必烈在做的隐蔽一些,不用多说,就算是晚知道五天,那么形势就会大为逆转。
但愿现在还来得及,对于侯强的忠诚,姜明是十分相信的,但是蒲寿庚呢?还有敌我悬殊之下,侯强到底能坚持多久。
文天祥也是一脸的凝重,这才是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而杜浒却是有些不明白了,明明是自己压着元军打,为什么一转眼,就成了这样呢?
刻不容缓,姜明不顾的文天祥的反应,马上就说出要回行朝通报消息,并借此说服行朝入海远航。绕道去台湾。杜浒也是极力赞成。
文天祥却是若有所思的看着姜明,问道:&ldo;贤弟是否早就知道有这个结果?才一直想法设法让行朝前往台湾?&rdo;
姜明见文天祥如此问,只好点头承认,至于原因,当然又被假托鬼神之说搪塞了过去,虽然文天祥有些不相信,但是也没有办法找出更好的理由,只得作罢。
但是对于姜明回到行朝该如何做,却是抱有疑虑。但是姜明怕引起他的反感而让其冲动反而坏事,所以当时并不将自己想如何做告诉他。只是说自有办法。
但是姜明却是生出另外的一个念头,就是文天祥大军若是作势要走,那么哈喇歹在张弘范大军未到之前肯定着急。必定挥师过来纠缠,那么这个时候,就是重创元军广州水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