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不少贫民被殃及池鱼,惨遭了不测。
作为帝师的姜明,在面见过皇上和太后好像达成。了什么协议。不日上朝,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用稚气的声音亲自宣布了一件事情,让群臣有些惴惴不安。
晋姜明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重组并主持政事堂…暂摄时政。皇上由于年幼,要潜心苦读,在此期间,姜明可便宜行事。
太后由于要照顾皇上,暂时不再过问朝政,但是。可提名五人进政事堂参政。杨太后的提名分别为杨亮节、陆秀夫、张镇孙、邓光荐和马南宝五人。而政事堂除姜明之外,有十人组成,另外五人由姜明提名。
目的就是组成。内阁议政。皇上由于年幼要学习治国之道,而太后身为妇道人家不能久在朝堂。
紧接着,姜明暂时提名蒲寿庚、陈宜中、侯强、柳七伤和文天祥五人。当下决定,政事堂人员数目不定,若是有人提名建议加入,则投票进行表决。
而军国大事,姜明表示绝不,凡事要以票数来决断事情的轻重缓急。若是双方票数持平。则以姜明的决断为准。
在政事堂人员没有到齐的情况之下,暂时由陆秀夫和姜明共同主政。
一系列的决定下来,竟然没有一个商量的空间,何况这种形式造成了一个均衡,在政事堂里面,有了各方利益的代表。这一点大家没有太多的疑问。但是姜明一下子从帝师这个虚衔跳到了太师,兼平章军国重事这样一个据有实权的位置上,大家有些受不了了。
甚至连张镇孙和陆秀夫这样在政事堂内有位置的人,也觉得姜明是不是有些太年轻了,而这样一来,除了禅让之外,没有再进一步的可能了。但是杨太后的语气中显得是那么的不容置疑。
于是大家都在怀疑姜明到底在大殿之内和皇上、皇太后说了一些什么,让人对其这么的放心。但事情已经定局,作为皇室都已经做出了决定,大臣们纵有不满,但是又有什么理由呢?
何况本来杨太后母子二人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决断力,现在不过是把事情挑明了而已。看着神色有些凄凉的杨太后,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不日,姜明决定,将死守福州的任务交与侯强所领的赤红军来完成,而自己却带走了近一半的福州闽江上停泊的水军约一百五十艘左右出海不知去向。
另外,陈龙带着约五十艘战船,沿闽江而上,进而准备袭击南剑州。希翼能引开张弘范的注意力。
祥兴二年五月初一,福州之战陷入了胶着的状态。张弘范越是急躁,福州守军越是不慌不忙,只是紧守不出,福州在原先被宋军攻占时,所囤积的粮食未来得及带走,所以不愁粮草不足。
而南剑州陷入了一团慌乱,本来就不多的水军遭受到陈龙的赤红军严重的打击。全军覆没。只是依据城墙坚守不出,和福州陷入了同样的状态。只是相互的对象掉了一下。
同一天,赵显在忽必烈的扶持之下,尊称忽必烈为父。在开封称帝。还南地归宋,国号顺昌。建都于开封,卢世荣等为宰相,母全氏为皇太后,以至元十六年为顺昌元年。迁任征宋大元帅张弘范为尚书左丞相、诸路兵马大总管。
同时昭告天下,万民同庆。大赦天下,召百官入朝。同时晋封杨氏为杨太妃。卫王赵昺为南王,陆秀夫、张镇孙和陈宜中等人皆为大学士,召之入朝侍驾。封姜明为龙阳真人。归山潜修。
见诏之七日之内,卫王之手下武装要解散听候尚书左丞相、诸路兵马大总管张弘范节制和安排。若是逾期则以谋反论处。
诏书上加盖的有宋室的传国玉玺。同样是印制了很多份,散发了出去。声势较之福州行朝的登基诏书,要大了很多。的确达到了让很多人无可适从的目的。
当然,这份诏书福州的行朝当然不会承认,有陆秀夫和张镇孙等人称之为伪诏,言明是忽必烈狼子野心。找个假的皇上来愚弄天下。干脆由泉州方向再派出信使发布《驳伪诏书》以正视听。
当月二十五日。姜明带船队约三百余艘战船突袭平阳、瑞安、温州和乐清诸地。所带跑船挡者披靡。沿海城市莫不是望风而逃。
但是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元军避战,但是粮食带不走,姜明采取以战养战的态势,往北而来。台州沿海皆见其踪影。看样子是直往杭州而去。
果然,在庆元府象山、翁洲、大谢山、小谢山和定海等地,相继发现赤红军战船的踪迹,一时间,元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商船纷纷靠岸不敢入海,即便是入海,也不敢在插上大元旗帜。
杭州城内一片混乱,有人欢喜有人忧。正值忽必烈复宋之际,对于杭州未加注意,在范文虎随董文炳南下,崔斌被阿合马因罪入狱致死。杭州的实际主事人变成了吕文焕。
而吕文焕早就得到吕师夔的信息,本来在犹豫的他,显得更加举棋不定来。此时元军在杭州仍然聚集有战船近五百艘左右,水军装备齐全,很多北方女真或者蒙古将领纷纷要求请战。吕文焕准之。
双方在杭州湾进行决战,初始,战争就呈现出一面倒的态势。元军战船未及近身边遭到飞雷炮的击毁。毕竟作为卫护杭州的水军素质要稍高一些,有一部分的战船靠近了赤红军的船队,但是随即遭到了手雷的抛掷杀伤,满船尽是伤者,被俘者无数,但是宋军悉数救治,然后遣送到台湾鸡笼山军工基地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