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江南之地的分配情况,为了更好的解决防范责任和发展责任,在江南之地,暂时分为十四府。每一府有政事堂内之人负责管辖。官员任免和补充皆有政事堂分管之人裁决。
其中,分为广州府、潮州府、韶州府、漳州府、泉州府、福建府、赣州府、建康府、苏州府、杭州府、鹜州府、南昌府、潭州府、鄂州府、徽州府和重庆府等十六个府,府衙建制仿造路之建制实行。争取在不打乱原来建制的基础上改称。
同时,另设台湾府为特别府政区,有姜明亲自负责。临安为陪都,平常为吕文焕守护。这两个为常设机构,不在府衙建制的范围之内。
说白了,这次重建府制,以来便于管理,而来就是等于一个分享胜利果实,然后表明责任。也算是大家平衡势力的结果,至于结局会是怎么样,姜明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无论怎么走,前途都是未知之数。
不过大宋已经失去这些地方太久了,只是靠着以前那种派遣官员的办法,几乎是行不通的,大宋也没有时间去逐一的考核官员,帮助各地训练兵勇,而且,在失地还没有全部光复之前,现在封官加爵也是为是尚早。
在姜明和政事堂之人看来,这不失是一个办法,既然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有何不拿出来试一试呢?
第一百三十一章南北对峙(二)
这次江南的府县重新划分,等于说是重新的划分了一下势力范围,均衡了势力。其中姜明借组大家都没有稳定下来,而自己又手握重兵的时候,在商议此事的时候,加了很多现代的因素在里面。
这也是害怕有一天失去了对政事堂的控制,所以在姜明的提议下,政事堂的成员多少,按照以后每收复一块国土的实际面积增加一定的名额,名额的多少和有谁参加,将有政事堂全体成员投票表决。这样有利于大宋国土的收复和扩大。比如说如果扬州或者安庆府的守将想回归大宋,在其防地稳固的基础上,政事堂可讨论增加其的位置。
当然,加入政事堂之后,名誉上担任所在区域的负责人,但是并不再实际到位,比如文天祥,这次由于江南的收复正是入住政事堂,那么他在赣州所有的军政大权都要找一个代理人全权署理。他只是赣州的利益代表而已。
为了保证一定的灵活性,那么比如说政事堂成员要领军出征或者是出使一方的话,可在辖区内找一个代理人代理其的职责,这个人在政事堂的身份等同于其本人,旁人不得压制。
当然,这样的话,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少数的一些人的手里,是不利于经济和军事的发展的,因为政事堂众人不但要面向国事,而且要面对民生大计等等,从此来说,姜明有延伸出来政事堂的附属机构,就是政务院。
政事堂和政务院遵循平衡。的原则:首先,政事堂主管国事,审核,政务院权力较大,中间成员可以没有官职在身,但是成员必须是出自于各府原籍人士,每府暂时定为五人,视情况由政事堂斟酌增减。但是要保持着每府成员的数量一致。
这样一来,政事堂主要用来牵制。政务院,每府都拥有同样数量的议员。政事堂和政务院都拥有提交奏折的权力。但是要交叉审议后,给出结论之后,才能由皇上最终拍板。一本奏折可以由政事堂提出,政务院复议;也可以由政务院提出,政事堂复议。
政务院提出的奏折,政事堂若。予以否决,政务院需在五日内以多数再次通过之。此时政事堂仍可以多数再次否决。经过这样的否决后,此奏折就正式作废,不必再呈交圣听,反之也是。皇上对此事有最终的否决权,而且不必再议。
政事堂成员由皇上提名,至少七成人通过之后方。能加入,政务院都由辖区百姓直接选出。但是姜明认为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要求是必须得到政事堂一半人以上同意,辖区内官员七成以上的具名同意方可进入政务院参加议政。政务院成员不得拥有官职,但是拥有爵位者优先。
律法修正、制定必须由任意五名以上政事堂和政。务院成员联合提出,其中至少两人以上(含两人)是政事堂成员。审议通过时必须由政事堂和政务院联合作出决定,必须达到全体成员七成以上的人数同意才可提交给皇上审议通过。
任命大宋官员府衙以下者由政务院审核批准,。任命外交使节和或者军职人员由政事堂审核批准。在必要的时候,政务院可强行以全部通过的结果下,直接申报与皇上请求其的同意,但是此项权利每年最多只能实行一次。
不过在姜明给。大家绕了那么多弯弯的情况下,众人正在头痛着怎么理解其的那些新鲜用词,却是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进入政务院是不计身份的,也就是隐性的开了商人可以参加议政的机会,但是前提是你在当地要有一定的名望和人际关系。
但是以姜明的知识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在他经历过的后世,他只不过是一个私人企业的技术副总监而已,对于从政一点经验也没有,他之所以做出这些举动,无外乎抓住了两点,第一,现在的宋朝在蒙古野蛮的清理之下,所留下的人都是相对比较纯净一些的人,在很多人通俗一点的讲法,就是对于国家、对于大宋比较忠心的人。
投降派和墙头草早就被忽必烈拉到北方大都或者是开封的那个伪帝处进行污染了,而能留到现在,政事堂的核心成员,都能对国家保持很大程度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