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放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走,要么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大权在握的情况下,给部属或者追随者最好的待遇,也不枉别人的一直支持的忠心,现在这个时候,如果和这些追随者空谈什么理想和抱负的话,不说自己心里有些不安,就那些一直跟随着自己的人会如何想呢?
恐怕姜明肯定要失去几乎所有。支持和追随者,道理很简单,他不能给我希望,就阻挡了别人寻求希望的路,没有了希望,则不会有人和他同生共死。
除了最初的全真子弟,可能到。头来身边没有别的追随者了。不,就算是全真子弟为什么要支持自己呢?想想确实有些荒谬,全真子弟支持自己的原因,不过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宗教找一个出路,希望自己用强权推行社会宗教的信仰,使自己的宗教能够更加发扬光大,否则当初丘处机也不会千里往西域去见成吉思汗。
想来想去,人与人之间,果然都是一些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姜明可以利用他们的忠心和力量来达到自己心目中的大宋不灭,从而也不能怪别人追寻自己的理想。
但是突然有一天,姜明发现自己从小接受的教育。在这里好像一点用处也没有的时候,他就在总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在紧张的战争时期,大家的矛盾在一直对外,那个时候虽然还在勾心斗角,但是无论是投降派还是死战派;无论是平民还是富商官员,主要的针对的还是蒙古人。
这种针对不管是害怕也好,是激愤也好,矛盾总。之来说都在外部,但是自从江南的逐渐稳定,张钰在缅甸的边境将拖拖逼的将新建的几处宣慰司又乖乖的撤了回来,在云南只顾着布置防守和清除异己。再也没有还手之力。
而王立也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投降元朝,因为他此刻就算是投降,元朝也未必敢冒着激怒大宋的危险来接纳了,李德辉的这次算计,由于岭北和辽东的变化,只能是宣布破产了,本来他们是有机会将大宋牢牢的逼迫在江南之地,这个时候却偏偏只能留下这根钉子扎在自己的身边。不但不能打,为了不给大宋以口实,还要避免擦枪走火之类的事情发生,否则万一宋元四川战事一起,海都绝对不介意在他们的身后在插上一刀的。
因为海都接二连三的对山西、陕西等地的袭扰,要不是仗着有多年统治的积累,再加上海都的原本用意不过是掠夺物资,还没有做好长期占领的准备,恐怕这几个地方的控制权早就被大宋和海都瓜分了。
而江南没有了战争灾害,在没有了天敌,而姜明开始又大力的提倡商业发展的情况之下,在短短的数年之内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对于现在的大好形势,姜明本来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以前他都是靠着自己熟知的历史,还有那满腔的热血来做每一件事情,但是现在呢?在没有退出政事堂之前,他已经迷茫着不知道该将大宋带向何方。是乘着有兵有权的发动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吗?
想想历朝各代的变革,不管是在宋朝时发生过的还是没有发生过的,那一起变革不是充满着血腥。中国几千年以来,儒家思想要一直占主导地位,因为儒家思想是最适合农业社会的管理思想。
想要改变一个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变革也就成了革命,革命一旦发生,往往是玉石俱焚,让一个国家很多年都缓不过元气来。因为革命在他的眼里就要推翻这个封建的王朝,推翻这个固有几千年的制度,否则,变革只能是一纸空谈,看看文天祥和陆秀夫等人对大宋的忠心,恐怕到时间第一个出来剿灭自己的就是他们了,于他们对抗,也就是和姜明后世中的气节之臣对抗,对于这些,姜明还是有些心虚的。
就算是能推翻封建制度又怎么样呢?一旦旧的制度被推翻后,因为革命思想的不同,分裂成几派的革命各方消灭起竞争对手来总是更残忍,最好的例子就是法国大革命,姜明曾经仔细看过那段历史,鲜血能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对于个人幻想而言,做一个压倒一切的强者当然最爽,问题是一旦成了被压倒者,结局就不那么妙了。想像一下,当你头天还要把意见不同者从精神到肉体上一块消灭,第二天却发现自己被其他势力同样处理,会不会很悲哀。
更何况姜明还没有做那种强者的勇气,所以,在之前,他一直在退让着,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善后的事情,中国的路究竟在何方,他在知道铁穆耳的死讯之后,决定由中国自己来决定。
好在自己已经建立起江南宋朝的信心,以及对外扩张的心理,一般的情况说,抛除南宋原来实行的朝廷、府州、县三级政制,在朝廷与府、州间设&ldo;路&rdo;以划区管理,改变了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三省、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等措施的制度,直接建立各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治,也算是为大宋以后复辟经济,由皇室一言之堂埋下了对抗的种子。
而建立政务院和军务院,来限制政事堂和军事堂的权力,再由后者限制皇权,也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做出的最大努力,否则,姜明只好想办法自己当皇上了,可是当了皇帝又怎么样呢?不是还要靠自己的一言之决来进行已经畸形的变革吗?
否则,只能看着内斗横生,各派林立之下没有硝烟的厮杀。但是强权之下的变革能起到作用吗?姜明不敢保证,因为他在后世只是一个理科研究生而已,并不是政治和经济学的研究生,他不能判断一个事情的始末到底如何,只能选择以退为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