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思前想后,最后没有办法了,只好痛苦地答应了将土们的要求。他来到杨玉环的面前,哭声大作,痛苦地与杨玉环作了最后决别。
&ldo;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rdo;
杨玉环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了,一时百感交集。用哀怨的目光最后看了看李隆基,呜咽着对李隆基说:&ldo;陛下,臣妾与三郎共度几年的美好时光,今生以无憾也,请陛下多多加保重&rdo;
李隆基抱紧杨玉环老泪纵横:&ldo;玉环,是朕对不起你,是朕的错&rdo;
县衙外的禁军将士们高举着杨国忠的脑袋越喊越来劲,高力士听得心惊肉跳,急忙跑进来劝道:&ldo;陛下,外面的禁军将士们等不及了,还请陛下快点送贵妃娘娘&rdo;
李隆基依依不舍,听高力士催促有些恼火:&ldo;朕知道了,不用你提醒,叫他们在宽赦些许&rdo;
杨玉环不想让他为难,止住哭声说道:&ldo;陛下,多一些时日,少一些时日又有什么分别,您要保重了。&rdo;说着,杨玉环缓缓的解下腰间的绸带,慢慢的走到房子的中央。绸带往房子的横梁中间抛去,打好一个结高力士提了一张椅子摆放在绸带正对下面,挽扶着杨玉环爬上那张椅
&ldo;玉环&rdo;李隆基咬紧牙,想要说出口的话一时硬咽回去,他转过身,不敢再看。
。。
大唐得道三百七六章金城之变(正文)
三百七七章长安战事
叛军杀到了
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响起来,安详宁静许久的长安城内很快陷入慌乱之中。长安城一直经过过无数次大战,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它已经有近百年没有经历过来战争了,如今安禄山叛军已经拍马杀到,战争离他们已经很近了。
叛军所到之处无不屠城杀戮,之前早有一半的军民先择离开避祸,剩下的人都不舍得远离故土,选择留下来。他们相信战无不胜的高将军一定将叛军置拒于城墙之外,守一方军民平安。不过叛军真的杀到后,长安军民一时很不适应,还是陷入了恐慌之中。
高仙芝走上南城头,向前观望,他的部将大声指挥长安守军迅速调整好战备只需,调整好狼牙拍,搬运擂石滚木、架柴起火,煮起沸汤滚油,又将取自京城府库里的箭矢扛上城头,一匣匣地每隔十步放上一匣,打开匣盖,亮出箭矢……
叛军主攻的是南门。南城一里宽坦处,站满了密密麻麻的敌军,人数将近五万余人。而且估计是叛军的先锋军。遥望之下,大旗挥动,烽烟如云,金鼓声鸣,一个个方阵排列整齐,每个方阵中都有一具大型云梯或抛石机,所有的方阵井然有序地向城下逼近,奉止整齐刮一,却始终保持着平静,双方还未交战,一片肃杀的氛围便笼罩了整个战场,城头守军似也有所觉察,顿时有些骚动起来。攻城大战一击触发
高仙芝看看已军将士们僵硬的表情的,再看见敌军肃然的阵势,暗暗皱眉了。长安城墙宽厚牢固不假,但是他手头的守军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将官又少,还掺杂着许多丐帮的人。大多数人都未经历过战争,万一被敌军一阵么猛攻,将士们都慌乱了就难办了。
这时,城墙上人潮涌动。丐帮副帮主谭龙以及孔胜二人一左一右走到高仙芝面前,身后跟着一大班丐帮的兄弟,个个神色凝重,遥望着城墙下的敌军。
谭龙走近过来,向高仙芝抱拳道:&ldo;高将军,我们帮主研制的战车一时还没有结果,帮主还请高将军能将敌军抵御在城外一个月,到时候战车研制成功,就是我们反扑的时候。&rdo;
高仙芝拱手回礼:&ldo;哦,高某就不瞒两位英雄了,战场上形势瞬间万变,能抵御多长时间我不敢保证,只能是尽力而为了&rdo;
谭龙道:&ldo;对了,听说高将军手下缺人,我与孔兄弟也熟读过兵法,也有几分蛮力,帮主就叫我们到高将军帐下听候差遣,还望高将军不要拒绝。&rdo;
高仙芝一听,笑道:&ldo;刘帮主太客气,高某目前还是待罪之身,什么差遣之词不提也罢,两位英雄本领高强,忠肝义胆,若得到二位辅助,高某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拒绝呢。&rdo;
谭龙与孔胜相互对视一眼,突然拜倒,朗声齐道:&ldo;谭龙孔胜愿在高将军帐下听令&rdo;
高仙芝急忙扶起二人,急道:&ldo;哎,二位英雄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啊。&rdo;
谭龙孔胜点点头,满意的笑了。他们二人从小的志向就是领兵杀敌,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无奈朝堂奸臣当道,军中也是不堪,克扣军饷,欺压百姓。他们是有心杀敌却没有用武之地,才投靠了丐帮混一口饭吃。
刘得道知道二人的志向,趁叛军横行,祸乱国家。这个时候正是好男儿们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刘得道不想阻碍两人的前程,就主动推举二人到高仙芝身边,若是能成功镇守住京城,可是大功一件,到时候封功封萌自然是少不了。
高仙芝也很高兴,叛军杀止城头了,他正愁没有信得过的得力部将呢。二人的本事他虽然没见识过,不过是刘帮主推举的既然是错不了。
最近刘得道高仙芝两人同心协力镇守长安,两人都是在越权了。不过有寿王李瑁带头镇守京城的名义下,他们的越权之举才不引人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