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中部总会(上)
光阴似箭,时光流逝,一转眼便到了冬季。
11月份的上海天气阴冷潮湿,尤其是刚下过小雨后,哪怕外面披着大衣,寒气却无缝不入地直钻体内,惹得汽车内的刘继业打了个喷嚏。
………………………
上次他来上海的时候,曾与张謇、虞和德等生意伙伴一起重整了上海的银钱业,并一举当选上海商务总会董事、上海银监会董事,成为金融界举足轻重的大佬。
一个星期前刘继业再来上海,既是为了生意上的事务,也是因为要见一些人。
生意上,刘继业这次来沪,与张謇一起和美国宾夕法尼亚的梅隆银行专员见了一面。
本来梅隆银行由于三联钢铁厂过于依赖政府订单而对与三联集团合资兴趣乏乏。然而谁曾想到一场股票危机后,三联集团居然一下重整了中国的金融业,成了当今中国最有分量、同时也是最接近美国托拉斯集团的庞然大物。
实力的变化,再加上中国市场的吸引,使得梅隆银行最终改变了其之前的策略。
梅隆银行召回了与三联集团闹得有些不愉快的前任专员,然后从其宾夕法尼亚总部专门派出了一名董事会董事,同时也是梅隆家族成员之一前来上海与刘继业等人会晤。
派出如此重量级人物,也可看出梅隆银行对向中国扩张的态度。
这位从美国横渡太平洋来到中国与刘继业等人见面的大卫?梅隆年纪在四十岁左右,正是一个生意人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双方在公共租界内约见,各自都带了翻译;不过三联集团这边要是由刘继业负责说话。
十月底双方开始正式谈判。
首先梅隆银行对进入中国市场是很有兴趣的;不单单是在中国设立金融机构赚富人的钱,它同时也希望能够向无边无际的中国销售其产品。
而三联集团也希望能够通过与梅隆银行合作来引进新的设备并增加工厂效率、用梅隆银行大量的资金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为自身的产品打开美国的市场。
既然双方都有合作的意向,彼此也有互助互利的基础,谈判从一开始就很顺利,并且很快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达成了一致。比如大卫?梅隆只是提了一下刘继业便答应他在上海、天津、广州、汉口四个地方帮助梅隆银行设立办事处,并且愿意在一开始负责代办一批业务。梅隆银行亦原则上同意遵照上海银监会的一部分章程。
在大方向上,大家却有一些分歧;梅隆银行希望一开始先借助三联集团在中国设立了稳固的桥头堡,然后再谈进一步合作和合资。孙多森却坚决反对,认为应该一开始就敲定合作,然后再按部就班地进行。
双方就此问题争论了一个上午,最后大卫向总部派电报,又等了三天后才做出让步,接受了孙多森的意见。
在大框架定下来的时候,接下来双方就合作的内容又展开了长时间协商。经过数天的你来我往,基本上将合作的范围及内容给初步定了下来。
梅隆银行将向三联集团提供一笔二百二十八万美金,既银元五百五十万的贷款,年息颇低为三厘(3%),前十年还息、后十五年还本,分二十五年还清。
经过刘继业建议,双方合资成立‘花旗上海集团’,双方各出资四百万美金,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其中三联集团将拿出二百五十万美金现金,余下则以价值一百五十万美元的工厂、地皮等资产充资。而梅隆银行除了拿出三百万美金现金之外,也同意以价值一百万的技术、设备入股。
花旗上海集团总部设在上海,董事会八人,双方各派四人入会,经营业务包括提供跨国金融服务以及生产并销售各类产品。
在重工业方面,梅隆财团控制着美国绝大部分的铝生产,以及31%的钢材,在治金领域是大鳄级别。与三联集团合作后,梅隆银行将向马鞍山制铁厂提供全套新型设备,使其年钢产量到1912年时达到十五万吨。此外,梅隆财团将派人至安徽、苏北、山东等地考察当地矿产,届时将以花旗上海集团的名义开采煤矿、铁矿等。
轻工业方面,原本梅隆财团每年会从日本进口大量丝绸,如今则由三联集团负责提供。而三联集团亦将为梅隆集团全权代理其煤油生意,将在上海修建能够储蓄九千吨煤油的大型煤油罐。双方就购入煤油的价格、吨量亦达成一致。
总的来说,经过合作后,梅隆银行将通过与三联集团合资成立的花旗上海集团在中国开启金融服务行业,并且设立钢厂、煤矿,准备正式进入中国这似乎日益兴盛的重工业市场。同时,梅隆银行也为自己旗下的海湾石油公司的煤油在中国找到了销路,并作为回报将丝绸原料的采购地从日本转移到了中国。
其实虽然中国传统上曾长期几乎是独占世界生丝生产,但是至1870年左右却开始发生变化;其最主要的挑战者便是日本。在日本丝业起步阶段,其生丝出口不过中国出口的七分之一,而至1903年时,通过工业化生产压低了成本,日本已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丝出口国。到了1910年,美国作为全世界进口生丝最多的国家,其63%的生丝都是来自日本。反观中国生丝出口份额在全球市场都在缓慢衰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