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看着顾知秋,反问道:“之前给你的一些技术你都消化了吗?你是受过教育的人,应该知道揠苗助长的故事吧。要是你一再要求,我把更多的技术都给了你,国家可能会应接不暇,那会带来什么后果?后果就是国家失去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只能等我的技术。国家的发展固然重要,但可持续发展更为关键。如果你坚持这样,我会宣布未来十多年不再有任何新技术问世,责任都在你身上!”
听到这里,顾知秋无奈地说:“柱子,你别这么说,好啦,你说得对。我知道自己有些急躁,但实在是没有办法啊。你看看我们国家现在的状况,我们……”
何雨柱看着顾知秋问:“我们国家怎么了?你看看十年前的国家和现在的国家,有什么区别?难道不更好吗?怎么?你还想一步登天不成?这么多年,你该不会变得自满了?你出国考察过,其他一些国家你也都去过了,你觉得我们国家差吗?”
顾知秋想了想,摇了摇头:“不差!”
何雨柱继续说道:“差在哪儿呢?你只看到物质、资源和工业上的差距。其实,在教育、文化和传统传承方面,我们是优于其他国家的。但是他们为什么人才辈出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顾知秋看着何雨柱,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何雨柱接着说:
“这其实是国家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顾知秋听到何雨柱的言论后说道:“刚才你向管家解释得不够全面,如何具体实施这个引导?”
何雨柱回答道:“这办法听起来有些过分,但我不会承认这是我说的,我会说是你提出来的!”顾知秋听到这里微微一愣,随后追问:“那你具体打算怎样操作这个引导机制?”何雨柱转向顾知秋继续说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凡是未能考入高中者,都应该到乡村去,至少也要贡献一些力量。让他们参与乡村的支教活动,每隔八年轮换一次。
初中生,由国家负责教育至少八年,然后这些学生们应当被派往各地农村,帮助农村孩子们提高学业水平。即使考上了高中但未能考上大学的同学,也应当前往乡镇地区,负责教授初中课程,这一过程大约持续六年。无论学生来自哪个家庭,只要未能达到大学录取线,都需下基层服务。”
“各高校的招生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计划招收十个,则取前十;若招万人,则按成绩录取一万名学生。此外,不允许自选学校,只能依据分数决定去哪所院校就读。例如,达到600分可就读清华,而达到600分的所有学生都将被清华接收。成绩为580分的学生进入帝都大学,这意味着成绩处于580到600之间的申请者全部被安排至帝都大学,且允许他们按照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专业方向。”
“接下来就是,那些未考入大学的人士,则会被派遣至外地进行农村教育工作。优秀的表现可能为他们争取到正式教师的身份,并享受稳定的收入。但对于大多数来说,他们只能等待机会再次回来。这只是个提议,具体如何执行还得看**怎样规划时间表与分数段。但是记得,这只是你我之间的私房话,对外不可泄露!”
听了这些话语,顾知秋内心深受触动,这样的政策可能会让很多家长对提议者恨之入骨。“难怪你不告诉管家。”他心里想,这虽然有助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但也会得罪很多人,“若这建议真的是我说的,恐怕会有许多人想要对付我。”看到顾知秋的脸色变化,何雨柱心知肚明,一旦消息泄露出去,说这话的人将会受到极大压力。即便如此,何雨柱仍出主意说:“你怎么这么傻?你可以将这个提案写下来,匿名提交给管家或者教员呀。”顾知秋反问道:“既然是好主意,你自己为什么不做?”何雨柱摇着头回应:“我没打算这么做,毕竟这想法并不是由我提出,就算再等几年也没问题,我并不着急。”
何雨柱不急,但这恰恰是让顾知秋感到焦急的事情,他甚至希望立刻将这些知识和技术打包带回。他知道目前国家还缺乏大量的人才与高等教育资源。回过神来,顾知秋提出新的疑虑:“你提到的都是城市里的学生,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如果他们学习成绩不佳,又该怎么处理?”何雨柱露出一抹笑容,从容地回答说:
"学不上去就在家种田好了,他们的生活也不比这更糟了。若是好好学习,就能去城里过好日子,吃商品粮,难道不好吗?
要是不好好学,就继续挣工分吧。这件事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听到这话,顾知秋对着何雨柱道:“你还真狠!”
何雨柱笑着说:
“这和我有啥关系,我也搞不清楚状况!”
听了何雨柱的话,顾知秋知道他根本不愿承认是自己的话。
没有办法,顾知秋便说:
“那我去想法子!”
何雨柱心里清楚,这种提议一旦传开,全国多少家长都会对他不满。
但这与何雨柱无关,他才不愿去碰这个钉子。
何雨柱望向顾知秋微微一笑,心想这样一来历史就会有所不同。
要知道,不出两年就会掀起**的浪潮,紧接着就是强制实行。
不少有才之士因此虚度光阴,如此便能让这些人才得到应有的机会。
何雨柱深知顾知秋会做这件事,因此一点也不担忧。
简要整理完办公室,何雨柱开始绘制他计划中要用到的设计图。
不觉已是下班时分,何雨柱收拾好图纸准备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