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老子他说原文 > 第39章(第1页)

第39章(第1页)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囱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老子的物是什么东西

&ldo;孔德&rdo;是大德之意。依佛教习惯,写信给老前辈之尊称为某某&ldo;大德&rdo;。古代佛学从梵文翻译成中文的同义字,本来是有&ldo;孔德&rdo;,但因孔子姓孔,后来才将&ldo;孔德&rdo;改成&ldo;大德&rdo;,孔是大,德代表真正有道者的行为。&ldo;容&rdo;,则指内涵的包容作用。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东西‐‐&ldo;道&rdo;。&ldo;惟道是从&rdo;,二六时中,随时随地,每分每秒,都在要求自己合于道的原则,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无有稍微违反道业。&ldo;澹兮其若海&rdo;,永远包容一切,容纳细流,会归于一,没有离谱走样的情况出现。这是本章开头提出做人的大原则,也是说明修道人出世的态度,以及道是如何修法。

这一章需要一口气念下来,不可间断,这样味道才够。古人读书的时候,总是摇晃着脑袋念,有时一口气念得接不上,不得已切断文气,那不行。学古人文章,当那文气一路顺下来时,管它中间句子对不对,总要先把握住一气呵成,如果中途停顿,再接下来就差多了。写毛笔字也一样,即使笔上墨已不够,字未写完,也不想再蘸一下,因为再停下来蘸墨,那股淋漓尽致的气势便中断了,划不来。那硬是像打球一样,手用力一挥,球嗖的一声,形成一个强劲有力的曲线,就过去了。好的文章,好的诗词,同样讲究气势,气势不足,或者不连贯,必然影响它的美感,这之间的微妙之处,很难阐述清楚。

&ldo;道之为物,惟恍惟惚。&rdo;我们后世许多研究老子哲学的人中,有一派说老子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因为在老子的书中有好多处,提到&ldo;物&rdo;字。这一点确须特别注意,在春秋时代,并没有所谓唯心、唯物的理论。那个时候所说的&ldo;物&rdo;,等于我们现在讲&ldo;这个东西&rdo;。这在古书诸子百家中可以引出很多证据。我们现在的常用语&ldo;你这个东西&rdo;或&ldo;是什么东西&rdo;,假使五百年或一千年后的人,来考证这一句话,也许会觉得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中国人,语言真麻烦。&ldo;东西&rdo;是什么?东是东边,西是西边,两个方向怎么能合拢成一个名词呢?

例如,我们现在有些人,喜欢骂别人&ldo;你是什么东西!&rdo;我觉得这话骂得很好,因为我自己再怎么找,也找不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我是个人,并不是什么东西。然而,这一代的语言&ldo;东西&rdo;二字,合拢来就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很难下注解,&ldo;物&rdo;可以叫东西,&ldo;人&rdo;也可以叫东西。古人讲&ldo;物&rdo;,也同样是这种意思,并不限制确定只是表示物质。

事隔两千多年的后人,不明此理,糊里糊涂把&ldo;物&rdo;当成&ldo;唯物&rdo;之物,硬以现代人的文字观念诠释古人的文字观念,这不是很严重的拿着鸡毛当令箭吗?比如,庄子说他的话,十之八九为&ldo;寓言&rdo;,&ldo;寓言&rdo;一词最先出自庄子。近代日本翻译西方文化,将那些幻想假托的故事,便借用&ldo;寓言&rdo;一词做代表。结果现在年轻人不懂,以为寓言就是文学家凭空幻想、所创作出来的东西,如《伊索寓言》一样,反而视庄子所说的寓言都虚假靠不住。这岂不是颠倒是非、阴错阳差了吗?

老子讲&ldo;物&rdo;,千万不能当&ldo;唯物&rdo;的物解。老子所说的物,用现代名称来说,便是&ldo;这个东西&rdo;的意思。东西就是东西,是勉强指陈某一种事物,再进一步讲不出一个所以然的代名词。这等于佛家说,有一个不可思议的&ldo;自性光明&rdo;,西方人崇高无比的&ldo;上帝&rdo;,这些形容绝对性的宗教词句,一到了禅宗祖师们手中,就把所有宗教的外衣都剥光了,而以&ldo;这个&rdo;来代替。&ldo;这个&rdo;是&ldo;那个&rdo;?&ldo;那个&rdo;是&ldo;这个&rdo;!&ldo;这个&rdo;又是什么东西?东西便是东西,无法注解,只有自己亲身见到证到才知道。我们了解了&ldo;物&rdo;在当时的文字概念,自然不会随便给古人栽赃,说他是唯物思想,否则那太离谱、太莫名其妙了。不过,有人还会误认孔明就是孔子的弟弟,这也是令人啼笑皆非,无可奈何的自由心证,只好由他去认定属实吧!

至于说,&ldo;道之为物,惟恍惟惚&rdo;。这其中牵涉到中国文字问题,更是复杂。我们现在一听&ldo;恍惚&rdo;一辞,就解释为精神散乱,昏头昏脑,类似现在流行吃&ldo;强力胶&rdo;,注she&ldo;速死坑&rdo;者的精神迷幻状态。因此,有些年轻人拼命吃强力胶,以为是享受,结果把身心搞砸了。其实,&ldo;恍惚&rdo;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估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看出&ldo;恍&rdo;是竖心旁加一个&ldo;光&rdo;字;&ldo;惚&rdo;是竖心字旁加一个&ldo;忽&rdo;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如果修道的结果,像喝醉酒一样,迷迷糊糊,东倒西歪,需要好几个人扶着,才叫做&ldo;恍兮惚兮&rdo;,那还算修道吗?

老子是说,&ldo;道&rdo;这个东西,它是&ldo;惟恍惟惚&rdo;的。勉强来描述,是说它有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光明洒脱境界。所谓&ldo;惚兮恍兮,其中有象&rdo;。&ldo;兮&rdo;字,源自古代南方楚国语助辞的用法。楚国文化,遍布长江南北,自成一个系统,就历史而言,当时的楚国,乃祝融氏之后,也与神农的文化有关。孔子的文章章法,是属齐鲁文化的传承,具有北方朴实敦厚的气质。老子的文章,潇洒而有韵律,具有南方文学的风格。而在老子之后,代表南方楚国的文学,便有屈原楚辞《离骚》的出现。&ldo;兮&rdo;字,古时是否念做&ldo;西&rdo;的音,是个问题,只是我们现在一直把它读做&ldo;西&rdo;字的音罢了。严格而言,古代&ldo;兮&rdo;字,不念&ldo;西&rdo;音,其性质类似现在唱歌时常用的&ldo;啊&rdo;字,或&ldo;哑&rdo;字,讲不出一个具体的含意来。有人主张,此字应以闽南音或客家音的&ldo;唉&rdo;或&ldo;哎&rdo;,拉长声调而唱。如果它构成一个辞,该是两个字以上连在一起,而形成一个独立形容词,并非完全无意义的填入文章之中。

春秋时代南北文学的境界

研究历史文化,需要了解当时不同地区的文字风格的趋势。楚辞,以及词赋等华贵美丽的文学作品,出于南方。后代思想的发展,老庄、禅宗皆在南方,尤其长江流域一带最为盛行。这一点,年轻一代的后起之秀,在研究中国文化,重新整理中国文学、哲学时,有必要加以特别注意。一般来说,北方民风,温柔敦厚,朴实无华。方方正正,顶天立地的仁道文化,往往由北向南发展。而思想高明、空灵优雅的文化,则诞生于南方之地。这几乎成了一个定律。我常以此观念,研究欧洲历史,美国历史也一样。欧美方面,北部出来的人物,或文化思想,就与南方不同,北部的人们,行为笃厚,气质浑厚。南方出来的人物,像卡特就很有问题。这很奇怪,只由于东、南、西、北地区方向的差别,冥冥中影响山川人物以及文化的异同问题,和《易经》象数的法则又大有关系。

老子又说,在&ldo;惚兮恍兮,其中有象&rdo;。换言之,在毫无边际、活活泼泼的一片光明境里,就有这么一个境界。&ldo;象&rdo;者,境界也。&ldo;恍兮惚兮,其中有物&rdo;。而且在这个光明的境界里,似乎确有这么一个东西。等于佛家所说:&ldo;即空即有,即有即空&rdo;。在空空洞洞里边,又非真的空空洞洞。这个&ldo;其中有物&rdo;,既非唯心,亦非唯物,而是心物一元的那个东西。修道人可以到达这种莫可名状,光明无际,&ldo;荒兮其未央哉&rdo;的灵活自在,若虚若实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这个东西,老子不想再加上一个名词去解释,恐怕以词害意,只好简单地用&ldo;象&rdo;、用&ldo;物&rdo;来表达它。在佛学中,也常说&ldo;不可思议&rdo;,或&ldo;不可说&rdo;来结束其词,个中况味,只好说&ldo;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do;了。

此精不是那精

接下来,老子又搞出一个大问题。&ldo;窈兮冥兮,其中有精&rdo;,&ldo;窈&rdo;是形容其深远,&ldo;冥&rdo;是形容其高大。如果当时用齐鲁文化的文笔写来,或者使用&ldo;巍巍乎&rdo;三字来形容。&ldo;窈&rdo;、&ldo;冥&rdo;可以用太空的现象作比喻。如&ldo;飞入清冥&rdo;,代表远远到达无穷高、无穷尽的太空中去,甚至还遗忘了太空的观念。一个人的修养如果达到这种程度,便可了解这中间确是&ldo;其中有精&rdo;。但是提到&ldo;精&rdo;,便须千万注意,不可以物质观念来解释这个精。当然,不是如后世的旁门左道所指的精虫卵子之精,它是包含&ldo;精灵&rdo;、&ldo;精华&rdo;之意,不可测量、不可捉摸的精神之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