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归庭看着手里的钱袋:&ldo;给我这个干嘛?我自己身上还有。&rdo;&ldo;拿着,看中什么就买点。&rdo;符鸣不容分说将钱袋塞回他手里,&ldo;你就让我体会一次给自家媳妇花钱的滋味呗。&rdo;石归庭看着他的笑脸,也不跟他计较,接过钱袋:&ldo;那好吧,我先拿着。&rdo;买什么肯定是不需要了,这个节骨眼,正是缺钱的时候,怎么还能乱花钱。石归庭以前来丽江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小城跟他的家乡平城非常相似,街道全都是石砖铺就的,只是这里不是青砖而是清一色的粗糙红色石砖,洒扫得十分干净。小城里到处都是水巷和垂柳,流水潺潺作响,流经每户人家的房前院后,水清可见底,据说都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水多,桥也就多,石板桥、木板桥,拱桥、平板桥、雕栏桥,形形色色,极有趣致。石归庭对丽江了解得越多,就越有一种熟悉感,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中一样。他避过那些人多的热闹街市,专门走桥串巷,在曲曲折折的小巷中穿行。常常看见一些孩子在粗粝的石板街上玩干燥的泥珠子;一些老妇人摇着纺车在院子门口的太阳地里纺纱,纺车吱呀作响,纺锤在快速地转动,慢慢变得丰满;一个孩子和一条狗分坐在庭院的门槛两侧,静静地望着小巷的入口处发呆,不知在等待谁的归来。石归庭愈走,思乡的情绪就愈浓,这里太像平城了,他常常有种错觉,下一个拐弯,就能看到自家的红漆木门,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走得累了,他便在人家墙根处的石墩上坐下,也像在门口守候的那个孩子一样,抱着自己的膝盖,将头枕在膝盖上,看着墙根的一处青苔或者一棵枯掉的小草出神。静静回味当年自己在那些纵横交错的巷子里嬉戏玩耍的场景,长大之后,似乎就再也没有好好留意过自己生活的那个地方了,下次回去了,一定要好好走走看看,去寻一寻当年的踪迹。头几天符鸣一直在忙,没有时间陪他,每天回到马店,便问他有什么收获。石归庭便告诉他收获很多:&ldo;阿鸣,我很喜欢丽江,这里跟我的家乡太像了,我每过一道桥,都有种踩在家乡土地上的感觉。有机会一定要带你去我家走走,过一过石板桥,坐一坐乌篷船。&rdo;符鸣微笑点头称好,心里暗暗留意,将来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在丽江置一所宅子,让他时时刻刻都觉得像是在家乡,让他不留任何遗憾。&ldo;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rdo;石归庭想起正事来。符鸣笑一下:&ldo;都办完了。&rdo;&ldo;那你访到明年开春的毛遂自荐上完香,两人找了个当阳的地方坐下来吃干粮。还在吃着,便看见有两个家丁打扮的人急匆匆地从外面跑了进来,一面跑,还一面喊:&ldo;方丈大师,方丈大师,快,快,救命!&rdo;佛堂前从来都是肃穆的,进寺院的人都是轻手轻脚的,生怕冲撞了神佛。这两人神色匆忙,动作迅捷,还大叫大嚷,想必是真碰到什么急事了。不多时,一个穿着浅青色僧袍的长须老和尚跟着那两个人出来了,因为匆忙,连脚上僧鞋的后跟都没拉上。石归庭和符鸣对视了一眼,何事慌张成这样呢,连老和尚都失了仪态。不多时,佛堂里的几个小和尚聚到一起,望着三人的背影,站在佛堂前小声地议论什么,说的是当地方言,石归庭常听符鸣他们说方言,也约略能听懂大部分。好像是说后面木家别院里的谁又发病了,此次的病好像更猛一些。石归庭是个大夫,天生就对病人敏感,他轻撞了符鸣一下:&ldo;阿鸣,他们说谁病了呢?&rdo;符鸣也一直蹙着眉听着:&ldo;好像是木家的一位小姐,具体是谁我就不知道了。要不我去问问?&rdo;石归庭想自己是不是有些多事了,正想开口拒绝。符鸣已经站了起来,向那几个和尚打听情况去了。石归庭笑眯了眼,还是他比较了解自己。过了一会儿符鸣回来:&ldo;据说是木家的三小姐,从小便身体不好,一直在这别院里静养。智空方丈颇通医术,时常照料着这木三小姐。&rdo;石归庭点点头:&ldo;走吧,阿鸣,咱们回去吧。&rdo;符鸣有些惊异地看看他:&ldo;我们不去看看吗?&rdo;石归庭笑起来:&ldo;她既是从小就有的病症,能拖到现在,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再说我倒是想现在就去看看,但人家是大家闺秀,定然不会随便得见,我们这么贸然过去,多半还是会被赶出来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