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理财达人有哪些名人 > 第40页(第1页)

第40页(第1页)

对于盛传昆朋网站年内要在美国上市,姜昆说,原先准备在海外上市,但牵涉到政策与法律程序的问题。他现在的准备是两手抓:能在国外上市就国外上市,如果不能,公司也积极争取国内上市。姜昆很自豪地披露,他的网络公司一期股值是四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三亿多,二期融资正在进行,第三期就是准备上市。姜昆笑说,他现在几乎慌了神,这么多钱,自己原本不是个商人,有时候都不知道下一步做什么好,但是他说,尽管有很多公司愿意提供"壳",但他还是坚持要独立上市。十几年的春节晚会,我赚到了四千元"出场费"从1983年有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我们很多人都是等着盼着姜昆的相声节目出场的。而这些年,演员的出场费日渐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那么,这位春节晚会"常青"到底从中赚到了多少的出场费呢?姜昆刚听到这个问题,不免有点意外,"好像还没人这样问过我这个问题。"随即,在心里的一阵计算之后,他笑了十几年了,大概加上稿费什么的,也就赚了三四千元钱吧。"姜昆:从文到商,一路走来(2)生意场上的姜昆春风得意:"在1999年年底的时候,昆朋网做了一个很大的改革,就是转向宽带,做宽带内容。目前我们已经和四川广播电视局签了一个合同,在做一个娱乐节目。四川有4000万的电视观众,而四川有线的观众群就有700多万,哪怕是我每个观众只收一元钱,也有700万元的收入,要是每个观众收1角钱的话,也有70多万元的收入,我想,这些都是很可观的。"半月前,姜昆还在北京和广州举办了个人专场相声表演,广州二场共计6000张门票被哄抢一空,北京的五场表演会也是场场爆满,更被黄牛将票价从200元炒到了600元,将同来开演唱会的港台明星们打得落花流水。网虫姜昆:我还是相声演员多年前,姜昆以笨笨的网名驰骋"网坛",可如今,名字已是品牌的他只需要输入"姜昆"便可进得聊天室与众网友大侃一番,网虫姜昆已名副其实地深陷网络的"泥沼"不可自拔。但对网络的爱也并未磨灭他对相声艺术的执着:"无论我做生意、做网站,我都不会忘记我还是一个相声演员。对我来说,网络只是一个工具,相声才是本行。"对于网络与相声这两个至爱,姜昆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相声是我的农村儿子,网络就是城市儿子。后者好管呀,因为懂得太多,比他爸爸知道的还多。所以创办之初,就要立下规。而我也深爱着农村儿子,我要带他进城,带他学习新鲜的东西。"俊朗的外表,潇洒的风度,使外国选手闻风丧胆的中国式直板快攻,曾经威风凛凛地夺得过6项世界冠军,其中包括两届世界锦标赛男单冠军,这就是人们印象中的江嘉良。最近,再见退役后的他,依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加上妻女在旁相伴更显得其乐融融。接过他的名片一看,嗬:香港有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建国:赚大钱的大活宝(1)建国从不忌讳别人炒作他的绯闻,也从来不隐瞒自己近乎半文盲的农民出身。前些年有媒体称他"影视大鳄",而他的亲密战友张国立则叫他"中国草包",他的铁哥们姜汤甚至公开说:"我没见过比邓建国脸皮更厚的人。"他经常在嘴里念叨的一句话是:"做娱乐业的人要有奉献精神,要不怕人家拿你娱乐。"他的个人传记取名为《中国活宝》。他决不以当活宝为耻,他引以为荣。然而,如果你真的以为他是一个稀里马哈憨厚逗笑的草包活宝的话,你就错得很离谱了。他的所有作为,装疯卖傻也好,扮猪吃虎也好,伪君子也罢,真小人也罢,目的都只有一个:赚钱,赚大钱。其实,在诸如"改革开放20周年"等一系列和中国经济近20年来发展史有关的纪念活动中,邓建国是一个不应该被媒体忽略的重要人物,他的象征意义和实际效果绝对不会比"杨百万"与"王海"们逊色。邓建国的发家史就是活脱脱一部中国娱乐业"20年之怪现状"。挟"纪晓岚"来沪即使在新闻发布会这样比较正式的场合,邓建国的表演也决不会让初次见面的人看出他有哪怕一丁点的制片人模样。不要说艺术家的修养气质,就是普通的暴发老板的场面派头他也一点没有。一头黄发,身着花夹克的邓建国时而趴在桌上歪着脸看人,时而高翘二郎腿斜倚在椅子靠背上,活像那个正在我家装修房子刷墙的民工。可就是这个毫无规矩方圆的农民,多年来在规矩最多的中国影视圈,楞是凭借一通无招胜有招的庄稼把势,东一锄头西一铲地刨出了一条不规则的路。这次跑路到上海,邓建国是来推销他的巨星影业公司制作的即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风流才子纪晓岚》。据说拍这个片子时,邓建国经常到中国各地谈生意,每到一地他必去当地洗脚房,一边洗脚一边把故事梗概说给洗脚妹听,问她们"这样的故事可爱看"。总结下来,"应该可以打动大多数女性"。不知是喜欢和别人交流还是好炒作的习性已经深入骨髓。在发布会上放样片的间隙,邓建国还不忘拉着几个比较熟的上海记者聊家常,一会儿又在提问时间里颇有些失望地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尖锐一点的问题",他甚至在饭局上还热乎地要给一位本地帅哥娱记介绍女朋友。终于等到宴终人散,我总算把他逮到了一个角落里,和他聊起了他一直避而不提的关于钱的话题。"皮包公司"赚回第一桶金具体学历已无从考证了,反正邓建国说他是高中毕业,那就当他毕业了吧。故事就从他高中毕业后讲起。江西人邓建国到县里的农场工作。他说当时他有4种工作:给领导倒水、收发信件报纸、打扫办公室门口的卫生、负责敲钟(上下班敲钟)。这样干了一两年,由于卖力的表现,领导安排他做了电影放映员。电影放映员可是一个好差事,6年里,国内国外的好看的难看的电影,邓建国都看了个够。最重要的收获还是每个星期,他都要到二十多里外的城里换拷贝,也交了一些城里的朋友。有了放电影这个"窗口工作",邓建国见的世面越来越大,心也有点蠢蠢欲动了。这是80年代的中期,改革开放才起步,下海经商开皮包公司倒东西就像现在到外资公司当白领一样时髦。某一天邓建国看见报纸上有一个关于科技信息方面的消息,就是利用科技信息在全国建立信息网致富。这对他有些震动。他开始着手准备利用信息网络发财了。借着城里一个朋友的执照,他开始运作他的信息发财梦。这个从小学开始数理化就从来没有及格过的差生邓建国,居然搞开了科学技术开发。1984年开始,邓建国先后在江西临川和九江等地开办科技培训班,开讲蚊香和无尘粉笔制作技术,并和南京、北京的信息公司、报社合作项目开发,短短的一两年内就赚到了二十多万元钱。"那段时间什么项目赚钱我就搞什么,自己搞不起来就去找合伙人一起搞,最多的时候我有过100多万的资产,也属于中国最早一批靠劳动致富成为百万富翁的人。"邓建国回忆往昔还有点得意,"可是那都是泡沫,不久市场整顿开始了,我也跟着缩水了,大概还剩下20来万。这对我日后的经营非常有借鉴意义,我养成了永不追求泡沫式发展的习惯。"1991年,邓建国开始了那段在影视圈挺有名的"1000元闯广州"的经历。那时他和一位合作人一起从珠海去广州闯荡,随身只带了1000元,没想过要在那里干什么,纯粹想试试运气,失败也只有1000元的损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