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电视上的人在这种情形下出现,感觉真的很诡异。之后他便看到了李信身后跟着的另一个熟悉的面孔。李延也在。
与他爸那种纯粹的震怒不同,他的表情更多的是“你看吧我就知道”的了然和镇定。
暮晓不知道这单生意是怎么走漏风声的,不过从表情上看,他觉得是李延告发的。李延的目光短暂地停留在他身上的时候,样子还有点无语和嫌弃。
总之是暮晓的鸭子职业生涯最失败的一次经历,也是最后一次。
之后马上就有人联系他让他尽快消失。
封口费?一分也没有。意思就是让他滚威胁他,怎么可能会有封口费,一旦给了钱不就让他反客为主、要挟起来了吗。
暮晓也很识相,虽然一分好处费也没有,但依然配合地默默地滚了。甚至因为有这个心理阴影在,他去到外地也不太愿意重操旧业,以免又接到什么惹不起的客人。偶尔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安慰自己,说幸好发生了那起事故,不然如果他依然在做鸭子、从来没出去闯荡过见过世面,那就可能走上他爸的后路,不会有今天。
他从来没想过要找李家报复之类的,这很不现实,他唯一想做的就是明哲保身。李信过去和媒体的关系很差,这就是为什么媒体会狂欢似的嘲笑他针对他;而李延上位后表现得比他爸圆滑许多,他和传媒业界关系很不错,甚至还出面收购了一些小企业——暮晓宣传舞台剧的时候,去的第一家杂志社就是他名下的。其实要想和杂志小报主笔的记者搞好关系,有很多方法可以做,逢年过节给点红包礼物,借故款待包吃包住,偶尔独家透露一些不痛不痒的花边新闻,这样读者高兴,记者高兴,自己也能塑造一个亲民的好形象。是李信自己犟得像头牛不愿意做这种事,李延比他更能放下身段。如今李家的名声比十几年前要好多了,如非必要,暮晓并不想要和他们硬碰硬。
演出已经彩排过无数遍,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已经锻炼成了条件反射的身体记忆,一到台上就能行云流水地重复出来,连同场下模糊的脸和掌声一样交织着复杂地印进脑海里。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下台补妆并更换最后一幕的装扮,此时团长突然万分着急地过来对他说:“李延来了!”
暮晓一怔:“什么时候?”
团长说:“他在观众席里!”甚至还告诉他李延在哪排哪座。
暮晓心里一个咯噔:李延为什么会跑来当观众?他不太可能单纯来欣赏表演,一定是来找自己的。可是他有什么理由用这样的方式来找自己呢?他觉得上次打完架之后两人应该再也不会见面才是啊。难道他还是不服输,想找自己麻烦?
那天打完架,暮晓检讨了自己,觉得自己当时确实是冲动了点。他在道义上没有错,但是他不应该那么动气,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屈服不是软弱而是智慧。
团长很紧张,不停地叮嘱他,说既然人家来捧场,等会儿下台后他最好立即换好衣服过去好好地招呼人。
暮晓明白他的意思。这部剧养着台前幕后一整班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最后一幕,暮晓上台了。他偶尔感觉到某个位置传来的视线,加上舞台上由于灯光极亮,所以非常灼热,他渐渐额头都出了些汗。
但来不及多想,谢幕后只能匆匆卸妆,有人已经奉旨去拖住李延,接下来就要由他亲自去陪笑道歉。
第63章
李延此前从未像今晚这样,因为一个演员而来看一场表演。
这是一部充满了焦灼、秘密、谋杀元素和怨恨的爱情悲剧。主角亲眼目睹了爱人的死亡,在这样悲催覆灭的现实面前他勉强维持着生活的错觉,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他的爱人从未爱过他。舞台故事很简单,场景不断从阴暗幽静的小巷切换至主角和爱人相遇的庭院,以及颓丧空荡的住处,令观众能够目睹主角如何陷入心碎的历程,感受到他的痛苦和不甘。
李延承认暮晓演得还可以。但是他始终觉得舞台剧这种东西只是死而不僵的过时表演形式,效率极低、变数极多、品控极差,不像电影电视可以用一个完美的拷贝版本走天下。演得再好,也只能短暂地给人带来某种触动,过了今夜,那种情绪夹裹着各种杂乱无用的记忆一起被绞进中枢神经系统用以清除缓存的裁纸机里,很快就会被人所遗忘。
李延用他那与浪漫无缘的大脑来思考,认为这一切只是在浪费力气,浪费时间,浪费青春。
表演结束之后,立刻有人认出他、并热络讨好地将他迎至贵宾室。剧团的团长与他寒暄了一阵之后,暮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