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秋门外,招魂幡在初冬的风里高高飘扬,李建成、李元吉的灵棚外,挂着二丈长的黑色的铭旌,上面写着一行醒眼的白字:
息王、海陵王之柩
灵棚两边,林林总总设立了几十个祭棚,五品以上的东宫、齐府旧属及文武百官陈设醴馔,一拜,再拜,三拜,庄重地奠帛,献酒,读祝,祝故太子,齐王一路走好……
太宗命人在宜秋门内摆了个摊子,在赵王李福、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魏征,黄门侍郎王珪等人的陪同下,向李建成、李元吉的灵位致祭。&ldo;李建成、元吉啊……&rdo;太宗亲自点燃一柱香,拜了拜,一语未了,太宗已是泪眼婆娑,&ldo;你我毕竟是一母所生,骨肉相残,乃古今之大恶。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李世民早该在天下方定时,功成身退,宁愿你们负我,我也不愿负你们。如今事已至此,我只好说声对不起了。也许这都是命啊……&rdo;
王珪、魏征等人忙上来劝解:&ldo;皇上还是回后宫吧,心意到了就行了,别太伤心。这里有我们呢。&rdo;
太宗点点头,接过巾帕拭拭眼角,对旁边一直痴愣愣站着的赵王说:
&ldo;你虽然是个孩子,但也要明白事理,作为继子,你今天该哭的哭,该叫的叫……&rdo;
赵王李福忽闪着大眼睛,不解地看着香烟缭绕着的灵位,我父皇好好的,干吗要我哭死的爹啊,你们这些大人都干了些什么呀?太宗回内宫后,魏征等人带着赵王来到宜秋门外,执事官过来对赵王李福说:&ldo;该起灵了。&rdo;
赵王望着魏征,魏征代赵王答道:&ldo;时间有限,起灵!&rdo;
执事们捧着谥册、打着招魂幡,当行而走,而后两辆灵车载着棺椁,开始行进,其后纸人、纸张、铭旌随后而行,有一里路长,像个大户人家的葬礼,只是没有一个人哭泣,大家都是在完成自己的职责,跟着灵柩沉默地走着……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
大封功臣和礼葬李建成、李元吉后,太宗对政权机构的设置做了一些调整,确定中央机构为六省、一台、九寺、三监、十四卫、东宫诸司;地方为州县两级制。具体设置为‐‐六省: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一台:御史台;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三监:国子监、将作监、少府监;十四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领军、左右武侯、左右屯、左右领、左右监门。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最高行政执行机构,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从二品官阶,属下官员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主事、令史、书令史、亭长、掌固;六部的长官为正三品尚书,其中有侍郎、郎中、员外郎、令史、书令史、亭长、掌固等僚属。
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负责诏令、签署章奏的审查,有封驳之权,其长官为正三品侍中,僚属有门下侍郎、给事中,左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左补阙、右拾遗等。中书省草拟政策,通过门下省审议,交由尚书省执行,长官为正三品的中书令,下属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右散骑常侍、右补阙、右拾遗等官。
秘书省为国家文史馆,隶属中书省,长官为从三品的秘书监。殿中省掌管皇帝供奉事务。长官为从三品的殿中监。
内侍省掌管后宫供奉事务,其成员由宦官组成,长官为从四品的内侍。
御史台为国家监察机关,长官为正三品御史大夫,下属有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
太常寺掌管礼乐、郊庙、社稷等国家事务,长官为正三品太常卿。光禄寺负责后宫膳食。长官为从三品光禄卿。
卫尉寺负责皇宫保卫事务,长官为从三品的卫尉卿。
太仆寺掌管皇宫车辆、马匹等事务。长官为从三品的太仆卿。大理寺负责司法审判,长官是从三品大理卿。鸿胪寺负责对外交往,长官为从三品鸿胪卿。司农寺掌管仓储事务,长官为从三品司农卿。太府寺负责商业流通,长官为从三品太府卿。
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长官为从三品国子祭酒。
将作监负责工程建设等事务,长官为从三品将作大匠。少府监负责宫中制作事务,长官为从三品少府监。
十四卫依其职责分别负责皇宫、皇城和京城的保卫工作,长官为正三品大将军。
东宫官属最高者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臣兼任。
州有上州中州下州,长官分别为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的州刺史。
县有上县中县下县,长官分别为从六品上、正七品上、从七品上、从七品下的县令。
行政编制定完后,太宗在显德殿主持一次御前会议,讨论&ldo;自古理政得失&rdo;的问题。太宗俯视着宽大的殿堂和文武百官,感慨地说:
&ldo;朕十多年的戎马生涯,直觉得削平区宇是顺理成章的事。如今安人理国,究竟怎样实行天下大治,朕还是每每徬徨无计……&rdo;
封德彝想抢先来一句漂亮话,拱手说:&ldo;陛下能把安人理国放在心里,这已很不容易了,足以证明陛下是有为之君。&rdo;
太宗斜了他一眼,继续刚才的喟叹:&ldo;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rdo;
魏征抖了抖袍袖,满怀信心地对道:
&ldo;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也。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过,三年成功,犹谓其晚!&rdo;
&ldo;三年?&rdo;太宗伸出三个指头,摇摇头说,&ldo;再快再快也得三年啊!&rdo;封德彝为附和太宗,对魏征的话大不以为然,说:&ldo;夏、商、周三代以后,人心渐于浅薄,故秦朝专致于法律,汉朝间或用霸道,此乃想教化而不能,非能教化而不想。依臣看,还得制定严厉的法律,令出必行,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rdo;魏征还是坚持&ldo;教化&rdo;的施政纲领,说:
&ldo;凡人在危困,则忧死亡。忧死亡,则思化。思化,则易教!&rdo;封宰相见魏征敢继续和他顶着来,生气地对太宗说道:
&ldo;魏征书生,不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乱国家!&rdo;臣为政多年,致力于历朝历代理国方略的研究,难道不如他一介书生?魏征笑笑,而后反驳道;
&ldo;若言人渐浇讹,不及纯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可复得而教化耶?&rdo;
封德彝被驳得哑口无言,强词夺理对太宗说:
&ldo;若想止盗,令百姓安居乐业,必须重法以禁之,否则,没别的好办法!若用教化,只能盗贼越来越多,天下越来越乱!&rdo;太宗必向着魏征,当即哂笑封德彝:
&ldo;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rdo;
封德彝见太宗公开支持魏征,忙闭口垂手,在一旁默默不言语了。太宗见状,继续开导臣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