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门全家人都在门口迎接,梁北珵属实没想到。他原本准备好要应对方爱华女士的说辞一下子全忘了。
“你怎么回家了?不是说这个月要实习写社会实践报告么?”方爱华本要熄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
“尝试了一周,发现学不到东西,也积累不到经验。总的来说,就是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大作用,经过慎重考虑,就及时止损回来了”。
实际情况是学校确实要求开学交社会实践报告,但他口中的实习其实是和女朋友在奶茶店打工。奶茶店生意不好,老板拖欠工资——本来日薪就不高,但好在是日结,结果拖到周结,还七扣八扣,实际到手薪水还不够两人伙食费。原本打算再找找其他兼职,多一点二人世界的时间,结果因为吃火锅没有提前预约排了两小时队吵架,生气地提前结束了“实习”,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才坚持了几天?当时你说要去的时候,我怎么跟你说的?我是不是说过学不到东西还浪费时间?你说什么想通过一线了解市场、了解顾客需求,更好写报告!我说给你推荐去刘阿姨家的超市,面对的人多,商品种类多,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你说现在谁还去超市买东西都网购。我说好那你至少要坚持做一个月,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几天就撂挑子!你怎么保证的?”实事求是,完美还原,没有一句夸张。方爱华的连珠炮让三个人都沉默了。
梁西玲听不下去,把门口的梁北珵往里拉了拉,错开身走了。
去公司的路上,梁西玲仔细回忆方爱华和梁海山离婚那段时间的生活——她妈很努力地工作,维持两个人的日常开销。可是小朋友长得快,衣服鞋子总要换新,学校时不时会有一些活动费用,有时候就有点吃力。
有一次梁西玲肺炎需要住院,付了医药费后,后面半个月就吃不上饭,于是本就天天哀怨的方爱华越发焦虑。
再有一次,体育老师选她加入校排球队,运动鞋顺利地买了,结果训练没几天手骨折……之后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方爱华一边变着法子给梁西玲补钙——骨头汤、奶粉、黄瓜籽粉;书上说红薯叶、荠菜、红苋菜、胡萝卜樱子含钙量是牛奶的几倍,方爱华又做各种炒菜——另一边念叨“为什么要参加排球队”,“为什么这么不小心”,“别人都没有摔跤骨折”……
梁西玲理解方爱华的辛苦,愧疚的同时忧郁无助。当时的她曾想,如果她不是亲生的就好了,那样一切都说得通,她也可以心安理得生气、叛逆,甚至恨他们。
此刻的周敏,正看着一边抱怨“什么面要22块钱一碗”一边又吃得津津有味的老父亲。
周敏发现自从周知春关店决定不做生意后,越来越看重钱。从日常菜价到居高不下的房价,三句话离不开钱。剩下的库存寄存在朋友的小店亏本卖,他时不时去看一眼,每次看完回来都恨不得把钱数八百遍,一边数一边整理,每一张都得顺着面顺着方向放。
冯燕女士也嫌周知春话多,不耐烦道:“买给你吃,你就吃。又不是天天吃。”
周知春还要分辩几句:“你不说,我不说,她以后天天这样花钱,大手大脚!”
周敏想起闵蓉蓉之前和她说的小技巧:凡是给父母买的东西,如果父母问起,要自行打折——3位数以上,购买价打2到3折;4位数以上,购买价打1折……她忘了问2位数的要打几折,这么估摸着,不知道打5折他们能不能接受,毕竟超市的面条4块钱能买一斤。
冯燕吃完面起身打算去买菜,周敏立马拿了环保袋跟上。
“五花肉多少?”冯女士用食指中指按了按肉,“要买粘手的,新鲜。”
周敏在菜市场买过菜,都是蔬菜水果,从来没有买过肉。家里日常买菜做饭她插不上手。有时通过网购买一些非猪肉类肉品,羊肉卷、羊蝎子、牛腩、牛筋、多春鱼、鳕鱼、甜虾、大虾仁……基本上都是菜市场不常见或没有的。
可每次买回家不管东西好不好首先第一句就是带着嫌弃的“你又买了什么东西”,然后是“买这么多干什么”,等拆箱收捡完毕后再以“下次别买了”收尾。
周敏没有期望过父母收到东西会高兴地说“谢谢”,她只是希望他们能欢欢喜喜地收下就好。她一边理解着父母在物质匮乏年代下成长所带来的对金钱物质的看重,一边告诉自己不要把这些看得太重——不管是钱还是他们有时无心造成的伤害,都不应该影响她的生活——作为父母的子女,她当然会在意父母的想法;作为独立的个体,她终究要自己面对人生。
五花肉、排骨、胡萝卜、生菜、草鱼、青泡椒、茄子、大蒜子、鸡蛋、豆干……冯女士问周敏还有没有想吃的,周敏嘴甜地说“只要是母后做的都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