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中的学子们都站好了队,和刚才对立的南北双方人一样,泾渭分明,中立的人退居一旁。
裴邵坐下后,朝着在场的众人侃侃而谈,“如今朝中推行的变法,在下认为并不适用于大魏,比如赋役合一,自古以来,赋役都是分开的,赋是赋,役是役,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如何能够合一?……”之后裴邵大谈赋役合一的各种弊端,说的是夸夸其词,但是只要对如今变法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清楚,裴邵这就是在无限大地放大那些细小的弊端。
不过,薛夷光不得不说,比起其他人裴邵对朝政的了解更多,最起码要比变法革新一派的学子领头人吴桐舒懂得更多,吴桐舒反驳了几次后,便反驳不了了。
这倒不是最糟糕的,这种讨论本就是会有胜负的,但是薛夷光比较厌烦的是裴邵在误导众人,而且误导的还是寒门的学子。
薛夷光看着在场的寒门学子越来越偏向裴邵,她算是知道裴邵不顾影响,大肆宣扬改革变法的弊端的原因了。
如今这届科举的情况很明白,策问的题目一般都是出自时政,而如今大魏最大的时政便是革新变法,京中盛传,朝中两派争斗越发厉害,景祐帝想要征询这届应试举子的意见,如今裴邵的做法便是在拉拢这些寒门举子,让他们站在反对者这一边。
她其实今日是不打算出面的,只想要当一个看戏的人,但是薛夷光只要一想到裴邵的鼓动会使得寒门举子偏向反对变法之人,对太子不利,薛夷光便有些坐不住了。
“裴世子此言差矣。”薛夷光走到楼下,高声道。
第136章争辩
大堂中的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姑娘从楼上走了下来。他们不得不说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看的女子,《洛神赋》中有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灼若芙蕖出渌波。”之前他们都以为只是虚言,如今看到面前的薛夷光,他们才知道世上真有这样的女子。
薛夷光的容貌继承了安国公夫人的美貌,就是见过后宫佳丽三千的周皇后都忍不住惊艳,感叹薛夷光的貌美,更何况在场的这些举子?
不过,过分绮丽的容貌并没有让薛夷光看起来像个花瓶,在场的举子惊叹完薛夷光的美貌之后接着感叹地便是薛夷光的气质了。和平常或温婉或骄纵的气质不同,如果要用词语来形容薛夷光的气质,众人觉得“积石如玉,列松如翠”这八个字再合适不过,虽然此篇事情是形容男子的,但是放在面前女子的身上再合适不过,如玉如松。
这样一个姑娘,一个敢于高声打断裴邵的姑娘,一看就不是寻常的女儿家。
早在薛夷光走下来的时候,裴邵便认出了薛夷光,即便是时隔一年多再次相见,裴邵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这一年多,裴邵以为自己已经从薛夷光的阴影中走出来,却没有想到当他再次见到薛夷光的时候,依旧控制不住心中的压抑。
当然,裴邵也有些感叹于薛夷光的美貌,早在前几年薛夷光还没有长开的时候,薛夷光只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精致漂亮的小姑娘,苏夷玉虽然不如薛夷光,但是也差不了太多。如今呢?已经是天壤之别,没有一个男子不重美貌的,裴邵也不例外,因此,虽然裴邵现在还需要笼络苏夷玉为自己卖力,但是心中对苏夷玉的不满却又多了一层。
除了裴邵,在场的其他人也有不少认出薛夷光来的,比如一些京中官宦人家的子弟,薛夷光回京这几个月,虽说忙着跟着张微复习功课,但是因为她年纪大了,一些宴会还是要参加的,所以一些京中高官的子弟还都是认识薛夷光的。
吴桐舒看到薛夷光下来后赶紧迎了上去,对着薛夷光行礼道:“参见郡主。”
“吴公子好。”薛夷光还是认识吴桐舒的,吴桐舒的母亲是杨廷和唯一的嫡女,吴桐舒本人也是少年英才,杨家这一次没有适龄的举子,所以吴桐舒成了杨家的代表。吴桐舒年纪比她大上好几岁,他是上届中的举,但是杨阁老并没有让他参加三年前的会试,觉得他学问还不够,便压了压他,让他今年参加。
薛夷光因着太子引荐的关系,也经常和杨廷和见面,商量变法之事,也听杨廷和提起过自己的这个外孙,所以还算是熟悉。
吴桐舒虽然比薛夷光大上不少,但是对薛夷光却很是尊重,他外祖父现在教训他和表哥们的时候,十分喜欢拿永嘉郡主举例,他听过一些永嘉郡主的事件,觉得颇为钦佩,所以并不会因为薛夷光是女子或者年龄比他小而轻看。
和吴桐舒一起过来的,还有一位和吴桐舒看起来年龄差不多大的青年,对着薛夷光十分有礼地道:“时隔两年不见郡主,郡主可还安好?”一副熟捻的态度。
薛夷光看着面前这人,一时间有些想不起来此人是谁,不只是薛夷光,就是群里的很多大佬们也都不清楚。
“这人谁啊?这么自来熟?”同昌公主忍不住嘀咕道。
群里其他的大佬们也表示自己不知情,只有最靠谱的冯太后道:“这是庄磬。”
“庄磬……又是谁?”知道了名字但还是对不上号的薛夷光。
冯太后无奈道:“就是群主上次参加鹿鸣宴的时候,最后拦着群主和群主说话的那个人,他当初还拍杨廷和的马屁却被群主发现翻了车的,你们都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