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捏着赵海东递过去的材料,阴晴不定:“你们是什么意思?”
赵海东不动如山。他很明白,这种时候,气势上不能输。
口中道:“为了更好地和盛源合作,我们走了几家盛源之前做的项目,增进彼此了解。”很冠冕堂皇,“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又找了权威第三方机构,做了些检验。”平心而论,仍能通过国家标准。但能否够的上盛源打出的广告语,就另当别论。
这也是海城派没有拿着检验报告和京市派撕破脸的原因。大家伙儿都顶着“盛源”这个名头,在外人看来,两方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一方失利,另一方也别想从中受益。
姓朱的是够狠,恨不得逮着油渣榨出二两油。可他最后也没搞出豆腐渣工程——皇城根儿下,谁知道住在里面的是什么人,朱鸿也得有那个胆子——完全是踩着最低标准的边儿开工。真拿着结掉的项目说事,和京市派翻脸,倒是能搞掉朱鸿,再加上他背后的孙章,盛源的商业价值也要受损。对海城派的人来说,得不偿失。
可如果有人在中间环节将一切闹大,情况便不同了。
出问题的不是盛源,而是朱鸿。
盛源交付的房产仍然“质量合格”,欢迎群众监督。
可惜先前从未有人这样做。妥协的人最终成了行业规则里的螺丝钉,被终止合作的人则成了个告诫后人的笑话。旁人说起时,最多叹口气,可惜一句。然后还要嘟哝:“这也太傻了,难怪干不下去。”
说白了,赵东海眼下和朱鸿谈,是在表明态度:你看,我有对你不利的证据,这下你愿意好好讲话、不漫天要价了吗?
追根究底,他只是想让朱鸿收敛点。或者换个人对接,像钟奕说的那样,回扣在半分利上下,都能商量。
他赵海东也没那么高尚。
朱鸿一拍桌子,咬牙切齿:“你这是在威胁我?”
赵海东故作惊讶,道:“朱经理怎么这么说?”……怎么说呢,感觉谈不成了。
凉爽的空调房里,朱鸿硬生生流下了两滴汗。
第36章三足鼎立
朱鸿似是惶恐,又似是色厉内荏,说:“我是孙总一手带起来的,即便看到这些,孙总也不会对我做什么。倒是你们,”说到这里,朱鸿的情绪平息了些,连带的神色也微微和缓,冷笑道:“你们是不想和盛源继续合作了吗?”
这幅样子,很像螳螂亮出镰刀,威胁眼前的“猎物”。
钟奕冷眼旁观,意外地觉得,这胖子演技不错。
一般人,在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眼下有两种选择。
一,相信朱鸿,盛源会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