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这片“空间”是完全独属于自己的天地,我们可以随心所欲,不受外界的约束和打扰。那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伊甸园,立着他人禁止入内的标示牌,类似于一种领地意识,我们在自己的空间中向外界传递的最大要求便是“需要安静,不被打扰”。
那么何为“自己的空间”?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所有格形式,因而也必会存主客观的区分,因此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的空间形式,如我们有自己的房间,归有光有他自己的“项脊轩”,这样的空间往往被包括进了个人隐私的范畴;而另一种则是抽象的、主观判定的,这一类往往不是物质的,可视化的空间存在形式,而是一段心灵时间或是专注做某事的过程,其之所以能被称为“自己的空间”,是因为其有不被打扰、“我的地盘我作主”的特点。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从被关禁闭出来后反而笑着说:“人总是需要独处的时间的。”的确,在幽暗狭窄的禁闭房内,安迪的思想却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也为之后安迪在自己的牢房内越狱、重获自由埋下伏笔。由此可见我们需要独处空间的理由。首先,在“自己的空间”,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欢的事,这些事因人而异,也因此让“自己的空间”带上了与众不同的个人色彩。其次,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下是放松和恢复精力的好时机。再者,只有在安静的氛围下才可以进入更高效的状态,进入一种全神贯注的“心流”状态,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沉淀”。最后,人其实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像毛主席一样闹中取静专心读书。事实上,思维要想有所锻炼和成长,“安静”一定是必要条件,在随着逻辑逐层深入的过程中,一旦被打断或是被分散注意力也就意味着功亏一篑。
不可否认的是,一味只追求“自己的空间”是有失偏颇的,人类是无法脱离集体单独存在的社会性动物,我们要做的是在自己的空间里收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思考,而不是筑起高墙让自己与一切事物隔绝,打造一个“息交以绝游”的孤岛。
作为青少年,我们的生活需要自己的空间,当个人隐私的重要性愈发被强调的特殊时期,内心对于自我空间的渴望是比任何时期都强烈的一种诉求。作为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我们的学习需要充足的自我空间,调整状态,适度放松,有针对性地补弱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要素。然而,我们中大部分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于自我空间的要求总是未能达到预期,或和父母争吵有关个人隐私和独立作主方面的问题,或在学校里被课业的布置牵着鼻子走,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只能通过熬夜等方式来“延长时空”。
私以为“治标且治本”的方式有二:其一,是争取“空间”,通过和矛盾的“源头”如父母、老师沟通来满足自己对“自我空间”的需求。其二,是让“自我空间”的利用更加高效,就像前面提到的“心流”状态。王维隐居山中,才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歌,马尔克斯在创作《百年孤独》时也将自己锁在房间内……
愿你我他都能在“自我空间”中找到“清泉心上流”的状态。
小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高中学生,每天都淹没在无尽的试卷和习题之中。他渴望有自己的空间,去看那本一直想看的科幻小说,或者研究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天文知识。
这天晚上,小明终于鼓起勇气走向正在客厅看电视的爸爸。“爸,我想跟您聊聊。”小明紧张得手心出汗。爸爸关掉电视,一脸疑惑地看着他。“爸,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可是我真的需要一点自己的时间,比如每天晚上能有一个小时,可以让我看看课外书或者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儿。”爸爸沉思片刻后说道:“儿子,我理解你的想法了。不过你也要保证成绩不能落下。”
得到爸爸许可后的小明兴奋不已。当晚他就迫不及待地拿出那本科幻小说,沉浸其中。那一刻,他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疲惫感消失殆尽。他明白了只要合理争取并高效利用自己的空间,就能在学习和兴趣之间找到平衡,真正实现自我成长。
从那以后,小明每晚都会抽出那一小时。有时他遨游在科幻小说的奇妙宇宙,有时探索天文知识中的神秘星系。
随着时间推移,小明的成绩不仅没下降,反而有所提升。因为这种自我空间让他精神饱满,学习起来更有效率。
同学们好奇地询问原因,小明便分享了自己争取自我空间的经历。一些同学效仿他,和家长沟通后也拥有了自己的空间。
这件事传到了班主任耳朵里,老师决定在班级里开展关于“自我空间”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大家积极发言,诉说着自己对于自我空间的理解以及它带来的好处。
老师总结道:“同学们,适当的自我空间有助于大家更好地成长,希望大家能够像小明一样,学会平衡兴趣与学习,在自己的空间里茁壮成长。”
从此,班里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和谐,每个同学都懂得了自我空间的重要性,并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喜欢桔子一梦请大家收藏:()桔子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