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当真不大,但相互之间已经有别苗条的倾向,以刘珩与刘珝相争最为激烈。作为兰妧的儿子,其天然与兰晖等人亲近。而刘珩也不差,身边一样跟着不少贵族子弟,马球之争,以双方最为激烈。
相比之下,刘琤则显得不起眼多了,卞氏所出,先天地便不被一直胡族子弟所亲近,身边只得几个汉臣儿跟着。但依旧努力地表现着,跟着刘珝与刘珩相争。
刘渊贴到座靠上,摸着越发浓郁的胡须,瞳孔中三个儿子身影不断跳动,脸上笑容依旧如沐春风,只是心中想法甚多。
正当刘渊琢磨着什么的时候,一侍卫军官匆匆跑上看台,对隆颉禀报着什么,而隆颉得息,也是迅速步至刘渊身边,对刘渊耳语片刻。
所有人都注意到,刘渊的表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股沉凝挂在脸上。
&ldo;传令,收拾行装,回美稷!&rdo;刘渊突然起身满面严肃命令道,不容置疑的语气中透露着些激动。
场中还在比拼着马球的贵族子弟们很快收到了影响,都不自在地张望起来,见到刘渊已然离去,旁边的大臣们也都开始动身了,都没什么兴趣继续拼下去。
只有刘琤,趁他人分心,一马越出,只一击终于进了一球。只是没有人为其喝彩,喘几口气,心中也不免露出些许失望。
众人散去,刘琤直接下马,跟着亲随寻卞氏而去。
月明星稀,崇政殿上却是灯火通明,殿中挂着一幅大汉舆图,这是刘渊费了多年心思,耗费重资,托人绘画的。其余州郡隔着太远,不够清晰,但幽并,雍凉这些刘渊重点关注之地,倒是显得十分祥尽。
城邑、道路、主政官员、民族分布,甚至有些兵力驻防都标志其上,可见刘渊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而此时,刘渊的目光只是紧紧地盯着一座城池,雒阳。
背手仰望着高高挂起的舆图,刘渊大脑中各种想法不断涌现。身后站着四人,兰稚、王柔、须卜赤弇、乌樾,一个老臣,一个汉臣,两个有战略眼光的众臣。
&ldo;大汉皇帝驾崩了,大将军何进诛杀上军校尉蹇硕,扶皇子辩登基。何进如今秉朝政,掌军权,已然权倾朝野。说说吧,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do;过了一会儿,刘渊终于出声问道。
几人互相望了望,兰稚出言试探道:&ldo;大王是否想趁汉廷新皇初立,举兵南下?若是如此,还望三思,其有何进这等实权人物镇压,只要雒阳不乱,应当不会给我们太大的机会!&rdo;
&ldo;后汉以来,汉廷一直都是外戚与宦官轮番掌权,如今外戚得势,逼得急了,宦官自然会反击!&rdo;闻言,刘渊淡淡道,转向王柔:&ldo;你说是吗,尚书令?&rdo;
被刘渊点名,王柔立刻恭声答道:&ldo;大王此言不差,阎宦之辈,必不甘失势,雒阳的争斗只怕才刚开始,大汉想要让新君即位这段时间平稳过渡,难!&rdo;
&ldo;一群阉人,能成什么事!又有何惧!&rdo;旁边的乌樾满是不屑出声道,吸引了众人目光。对刘渊拱手一礼:&ldo;若臣是那大将军,手握军权,直接出兵斩杀那群阉宦,将威胁清除,岂不轻松?&rdo;
&ldo;这&rdo;王柔有些不知如何接话了,若是何进足够果断狠决,也不是没可能!
听到乌樾之言,刘渊点头&ldo;轻赞&rdo;,只是眼神中闪过一道阴冷之色。就凭其此言,乌樾,还得防着。
&ldo;乌樾此言有理,但一切都还是猜测,孤有预感,雒阳将有事发!&rdo;故作高深,刘渊意味深长地道一句。
看向一直未有发声的须卜赤弇:&ldo;赤弇,可有兴趣随孤南下?&rdo;
&ldo;臣,遵令!&rdo;
------------
第140章
刘渊在美稷蠢蠢欲动,悄然南下,暗暗调集兵马,准备在接下来的雒阳剧变中从大汉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而此时的雒阳,处在一众特殊的平静之中。灵帝之死,对百姓并未有多大影响,生前不曾加恩于黔首,死后也不会有人感念。朝中众臣则更没有多少人挂怀&ldo;先帝&rdo;,在新的朝廷局势下,如何攫取利益,获取权力,才是重心。
新皇登基,主少国疑,何进秉政,大权尽操于手。在大部分人看来,大将军乃天子嫡舅,握军权,掌外廷,宫中又有何后支持,能决天下事。至少在新帝长成之前,大汉中央是由何氏外戚集团说了算的,近日来,钻营投机的&ldo;聪明人&rdo;快将大将军府门踏破。
蹇硕伏诛,刘辩登基后,大汉暂时陷入一种短暂的平静中,猖狂了数十年的阎宦之辈,嚣张气焰头一次被盖过。在外戚集团与越来越膨胀的士族集团的合力打压下,式微迹象明显。灵帝之死,实则敲响了后汉宦官们的丧钟。
高朋满座,众臣咸集,如今已成为大将军府的常态,爵轻职低的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主厅之上,何进的幕僚们与不少朝堂重臣雅聚于此,俨然一个小朝廷。
何进一身红缎锦服,头顶九旒冠,宽脸上一片严肃,端坐大案。堂中气氛显沉凝,底下众人,除了其心腹死忠之外,显然怀着些异样得心思。
&ldo;大将军,为何不将张让等宦官一并诛杀,还我大汉朝堂清明。反倒收手,任其苟延?&rdo;袁绍在下,毫不客气出言发问,语气中质问意思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