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国而言,其南有楚、东有齐、西有魏,泗上之地又不敢动,其若要拓地,也只好伐魏。
六月,齐宋出兵六万攻魏,夺取了三国边境上的数座城邑。
其实齐国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趁魏国势弱之机与其争夺对泗上之地的控制权。
这片区域地处齐、楚、魏、赵之间,原本有宋、卫、鲁、滕、莒等十二诸侯。自天下诸侯称战国,各大诸侯对泗上之地争夺日趋激烈,一些小诸侯便被大国所吞并。
譬如鲁国、卫国与滕国,如今几乎都只剩国都一城而已;莒国先是被楚灭,而后复国,最终还是难逃灭亡,成了齐国五都之一。
泗上诸侯自周初立国,一直延续数百年而不灭,最主要的原因是各方势力的角逐、牵制,以至于谁都不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而吞并之。
齐国自田氏代姜之后,便有意侵夺淮泗之地,只不过先是魏国强大,而后楚国的势力范围也渗透到淮泗,齐国一直未能如愿。
而今楚国强大,齐国更要争泗上之地,而魏国便是最佳目标。
这是魏王高自即位之后第一次面对诸侯的入侵。
公孙喜的出逃让魏国一时之间无将可用,魏高有心自己领兵却敌,却担心魏嗣死灰复燃。
权衡利弊之后,魏高放弃使用宗亲领兵,而是亲自从军中提拔可靠的将领。
翟章三十多岁,曾追随公孙喜衍兄弟参加过合纵伐秦之战,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猛将。魏嗣在位是因为翟章与公孙喜私交甚好,一直对其有所防备,弃之不用。直到魏高即位,齐宋入侵,才有人想起这位年轻的将军,于是向魏高举荐。
魏高因为很早便离开魏国,是以对翟章不是很熟悉。但这并不妨碍魏高重用他,因为魏高自己也曾将兵,第一眼见到翟章时,他便从其眼神之中感受到了压迫感。
魏高用人不疑,任命翟章为大将,统领十万兵马火速前往东部边境退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齐宋联军一直没有停下攻掠魏地的脚步,一路向襄陵横扫而来。
七月中,翟章进驻襄陵,总算稳住了混乱的局势,并不断收拢溃卒。
八月初,翟章留三万人守襄陵,自率七万人向东迎击敌军。
八月中,翟章先是派遣精锐切入齐宋两军的漏防处,以三万人阻挡齐军,另以四万人突袭宋军营地,大败宋军,斩首两万余,宋军溃逃回国,连占领的城邑也一并放弃。
紧接着,翟章又命此部继续向东行军,准备包抄齐军后路。
齐军兵力并不占优,且此战只为掠地,主将申通不愿与魏军决战,在魏军包抄之前下令全军后撤,并放弃了几座刚刚到手的城邑,以策安全。
翟章继续进攻齐军据守的城邑,齐军因为分兵把守,兵力更加捉襟见肘。
翟章集中兵力收复一座城邑以后再继续前行。申通见局势越来越不利,急向国内请求援兵。
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土地,齐王当然不会就这么灰头土脸的放弃,他立遣大将匡章领五万人来援。
九月底,魏齐两军相战于野,战斗持续了半个月,魏军始不敌,开始后撤。
齐军也放弃了继续进击,转而固守到手的城邑。
十月底,翟章奉命回到大梁,这场战事方告结束。
宋国平白损失了两万余人一无所获,宋偃恨得牙根直疼。
魏将翟章一战成名。
喜欢新楚请大家收藏:()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