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这些后,沈绥与沈缙商量了一下关于明日的行动计划。明日,是沈绥与张说入宫请婚的日子。望日大朝会,李瑾月作为女子并不上朝。张若菡已经决定要在明日朝会之时去拜访李瑾月,以阻止李瑾月去拦截沈绥或者报复沈绥。而沈绥唯一的任务就是请求圣人赐婚。但是,张若菡究竟能不能拦住李瑾月,却是一个未知数。她们将各项可能性都推演了一遍,最后沈缙问道:【阿姊,你说,莲婢姐姐能拦下公主吗?】沈绥望着窗外偏西的日头,默不作声。良久,她道:“我倒希望她能来找我,无论如何,她都该发泄出来。”她低头苦笑一声,“她若能来寻我,我们吵一架或者打一架,这对她,或者说对我,都会是一种安慰。”忽的响起了敲门声,沈绥说了一声进来。却没想到,推门进来的是杨玉环,她的手里还端着两人今日的晚食。“杨小娘子?”沈绥诧异,忙上前接过她手里的托盘,“谁让你送来的,我去找他算账。”“不不不。”杨玉环美丽的面庞上浮现出腼腆的神色,解释道,“是我自己想来的。”沈绥与沈缙对视一眼,均瞧见彼此眼中的猜测。“沈郎君,玉环想求您一件事。如果可以的话,玉环想要离开三叔,独自生活,或者,玉环可以给沈郎君干活,只求您能让我离开三叔身旁。”杨玉环嗫嚅着开口道。沈绥沉默了片刻,没有问为什么,只是道:“好,我答应你。”她顿了顿,继续道,“杨小娘子,你知道晋国公主李瑾月吗?”杨玉环抬头,眼中有异彩,沈绥有些惊奇。“我知道的,晋国公主是巾帼英雄,玉环自小就很敬仰。”“那,你想在她身边生活吗?”杨玉环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沈绥,语塞道:“可……这可行吗?”沈绥笑了笑,没有说话。很多年后,当沈绥回想起这日杨玉环的神情,都会觉得命运,竟是如斯神奇。它会在剥夺某个人身上一件珍贵之物的同时,赋予她另一种想象不到的报偿。作者有话要说:有多少人觉得“源”是日本姓氏的?哈哈哈……其实源氏,直到九世纪中叶才出现,现在的日本还没有源氏这个姓氏。千鹤的身世是很凄惨的,她是元正天皇与藤原宇合醉酒乱情下的产物,元正天皇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很能守成的女天皇,性格沉静,富有涵养,长得极其美丽。我猜,可能那段写天皇的文字会把某些童鞋看晕了,这里整理一张表格,就能弄明白了。封号代目名(无姓)关系(与当代天皇)天武天皇四月十五,浓厚的阴云密布在洛阳城天际,一大清早,就开始飘起密密匝匝的绵绵细雨。干旱了一春的中原地区,终于迎来了今春的第一场雨。李白换上了自己最好的一套袍子,手中举着黑亮的油布伞,正亦步亦趋地跟在张说的身后。他的身侧,则是一身六品官朝服的沈绥。今日,是张说引荐李白给圣人的日子,前两天他已经陆续见过几位张说在朝中亲信了。而今日也是沈绥向圣人请婚的日子。这是个大日子,因此两人面上都显得格外郑重。沈绥没有撑伞,从游廊到前门的几步路,雨水已经打湿了她的官袍。她钻入马车,将手中的黑布裹着的雪刀放在一旁。整了整官帽,便静静闭上眼养神。接下来,将是一段难熬的时间,从她走这段路入宫开始,到经历整个大朝会,乃至于归家,她都将难以安稳。她的心,挂在那晋国公主府内,可又不得不集中精神去处理求婚一事,去应付那个天底下最有权势的男人。这使得她心境不宁,思绪有些紊乱。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作为白身士子,李白并无功名在身。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早已有诗才之名在外,这些年来,也没少干谒,在贵族之中,还是有些声望的。但即便如此,他也是不能上朝堂的。张说早已向圣人递了举荐信,圣人看在张公的面子,下了传召令,因而李白才能入宫。传召令,将会面地点定在了太初宫明堂偏殿之中,届时,沈绥与李白都将在那偏殿之中拜见圣人。马车赶到宫门口时,沈绥拨开车帘,便看到大量车马排着队在天津桥之上,正准备入端门。他们的马车本就在洛水以北,倒显得突兀了。沈绥前方那驾马车中,张说掀开车帘向一位官员的车夫打了个招呼。那车夫很机灵,忙回身和车厢中的主人低语几句。于是那驾马车的车帘也掀开了,一位官员遥遥向张说拱手,张说便插了个队,进入了队伍之中。就连沈绥也占了便宜,暗道张公的人望果然非同凡响。距离大朝会开始还有三刻钟时间,马车终于徐徐驶入太初皇宫端门,绵绵细雨渐渐大了。沈绥执伞,下了马车,忽陀驾着马车,沿着官兵的指示将马车驶去规定好的停车地。沈绥便并入了上朝的官员队伍之中,踩着被雨水打湿的白石板路,入明德门,缓缓向明堂正殿行去。那高耸入云的万象神宫(即明堂),已然带给所有的官员以压迫感了。沈绥凝神望着那仿若直插天际的高大建筑,心中暗自惊叹。今日,也是她第一次入洛阳城皇宫——太初宫,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万象神宫。万象神宫是武皇时期的旧称了,现在的官员们大多称呼为明堂。张说虽然依旧有尚书右丞兼集贤院学士的官职在身,但已经罢官,并不入朝。不过,早有内监在门口等候,见到张公,忙恭敬上前行礼,之后便带领张公与李白先行绕去偏殿等候。沈绥孤身一人走在官员队伍之中,不久,就来到了熟悉又陌生的殿门前。她依旧是不能进殿,候在殿外听宣。今日是望日大朝会,官员来得比较齐。洛阳城中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五品以上在殿内,五品以下在殿外。大朝会,沈绥并非是第一次参加了,因此并无任何新奇。但是今日的大朝会,却有些不同寻常。因为沈绥站的位置,分明能看到不远处的殿廊下,站着一群使者模样的人。他们衣着古怪,分作两批。一批人,装束沈绥很是熟悉,他们是吐蕃来的使臣。想来,这近几年大唐与吐蕃战事不断,萧相去年大胜凯旋,封侯拜相,大约是将吐蕃人打怕了。现在看见吐蕃使臣,沈绥便知道,他们八成是来和谈的。可还有一拨人,可就蹊跷了,引起了沈绥的注意。他们是一群身材高大健壮,长着高鼻子蓝眼睛的西域人。身着黑蓝相间,从头罩到脚的大长袍,各个蓄着乱麻般浓密卷曲的胡须,毛发色泽较淡,有黑、棕色的,也有黄色的。为首的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手中执着一柄黄金权杖,杖头雕琢成一只双头鸟,鸟眼还嵌着赤红的宝石。而老者身旁的副手,则同样引人瞩目。他手捧一方金铁铸成的宝盒,盒身上阴刻着许多古怪的,富有异域情调的纹路,比如藤蔓与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