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谌于吴国大肆采购、暗中筹谋之际,关志与关彝所率领的精锐之师,已悄然与廖化的军队汇合。不久,霍弋将军亦风尘仆仆地赶到前线,他的到来,无疑为这支军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廖化,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面色凝重地将前线的严峻形势娓娓道来。帐篷内,气氛瞬间变得凝重,几人的眉头紧锁。空气仿佛凝固,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这份沉甸甸的沉默。
大将军姜维的原计划,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战图,原本打算绕过汉中,以关志和关彝为奇兵,直捣新城,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而,诸葛绪却如同一颗锐利的钉子,牢牢地钉在了汉中东南角的定军山上,使得关志的军队如同被束缚的猛虎,难以施展。一旦新城突袭战无法实施,整个战役的部署都将陷入困境。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几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此时,笔者不禁想起一个生动的比喻:就如同一个在职场中饱受欺凌的员工,本想趁老板不在时搞点小恶作剧,出口恶气。然而,却发现老板的办公室里安装了一个无死角的摄像头,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老板的监视之下。这种无奈与尴尬,正是廖化他们当前处境的真实写照。
更为棘手的是,他们四人所统领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过三万余人,而诸葛绪仅仅占据定军山的部队就有一万多人,汉中城内魏军尚余五万多人。这兵力上的悬殊,无疑让他们的行动更加举步维艰,如同在泥泞中跋涉,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
关彝思索片刻,提出了一个看似可行的建议:“要不我们先围困定军山,断其水粮,让诸葛绪的军队自乱阵脚?”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就被廖化打断了。廖化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不可!诸葛绪此人狡猾多谋,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果我们去围困定军山,钟会必然会派大军前来支援。而我军兵力本就处于劣势,这样做无异于以卵击石,难以奏效!”
关志则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盯着眼前的地图,眉头紧锁,仿佛要将地图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刻入脑海。廖化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心中暗自思量。关志跟随关索将军多年,在南中那复杂多变的山脉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终于,关志开口了,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依属下之见,大将军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于直接拿下新城,而是巧妙地运用声东击西之计。我们只需借力打力,便可达成目的!我们可以调集一半的军队与汉中的敌军对峙,制造压力;同时,调集剩余的半数部队在定军山南侧佯装攻打,以此吸引诸葛绪的注意力。然后,从这支佯攻部队中精选出两千精兵,由一员智勇双全的将军率领,秘密绕行至新城,实施突袭。若诸葛绪下山来攻,定军山处的军队便迅速反攻;而新城奇袭部队则立即掉头,与诸葛绪的军队缠斗。这样一来,我们既能拿下定军山,又能迫使诸葛绪撤军。虽然诸葛绪的军力不会遭受重创,但拔掉这颗钉子后,后续的行动便顺畅多了!唯一的难点在于,若钟会大军出城支援诸葛绪,汉中前线的军队兵力不足,如何抵挡便是个棘手问题!”
关志边说边在地图上细致地标注与演示,他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战局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其余三人听后,纷纷点头赞同,但他们的心中仍有一丝忧虑挥之不去——钟会的军队若真的倾巢而出,汉中城内的五万大军能否抵挡得住?
正当众人沉默之际,霍弋挺身而出,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自幼随父征战,虽参与的战役不多,但皆为防守之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这个艰巨的任务,我愿一力承担!”
其余三人闻言,目光中流露出敬佩与信任。他们深知,这个任务虽然看似艰难且不易成功,但却是整场战争的关键所在。霍弋的主动请缨,无疑为这场战役注入了新的希望与力量。他们明白,霍弋的防守将是决定战局走向的重要一环,尽管他可能无法取得显赫的战功,但他的贡献却将永远铭刻在这场战役的史册上。
“若此战胜,吾等必为你请功!”廖化、关志与关彝三人齐声说道。
然而,廖化将军心中的忧虑并未完全消散。他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再次向关志提出了一个深藏心中的问题:“关志将军,如果诸葛绪效仿昔日黄老将军突袭夏侯渊的奇谋来袭击我军,该当如何?”
关志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仿佛早已胸有成竹。他并未立即给出具体的应对部署,只是轻轻摇头,他缓缓说道:“此事嘛,只能临机应变了。战场之上,千变万化,唯有随机应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场的其他将军们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既期待又疑惑。
喜欢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请大家收藏:()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