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东西,谁又知道自己是否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呢。
作者有话说:
这其实是一个讲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的故事!!
第63章县试
话说县试,用俗语说便是秀才试。
主要在各县举行,通常由知县主持并担任主考官,由儒学署的教谕、训导监考,考试时间是每年的二月份。考试前一个月,各县会张贴公告,公布具体考试时间,这时考生便要尽快到县衙的礼房报名。
到了考试那天,考生需要带着提前准备的文房四宝和食物等考试用品,提前到达考场北面的“龙门”,经过“搜子”搜身后进入考场,在点名后领取考卷,并表明自己是由哪个廪生作保的,获得廪生确认后,便可进入座位答卷。
当然这些不需要严光龄跟自己说,明徽早早便打听清楚。徐氏更是头疼这些问题,年关刚过,院内鞭炮炸出的红色碎屑还未扫尽,她已带着二三小厮丫鬟,跑遍了书斋墨房替侄儿准备停当。
明徽对于这场考试,其实心里并不算太慌。因为县试规定,每场考试要隔数日举行一次,前一场考试通过者才有资格参加下场,且每场考试录取人数依次减少。
而第一场不过考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写的时候要注意格式和字数,不能超过七百字。
拜托,他可是在前世经历过数十年文化教育,虽吊儿郎当,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不至于连最基础的考不过!
等到二月里正式开考的那天,明徽正缱绻在温暖被窝里酣睡的迷糊,徐氏已经起了个大早。
显然对比那位不大靠谱的准考生,她显的更为紧张庄重。一家老小,外加十来个小厮婢女早早被叫醒等在明徽的卧房门口,见到人出来,便说句类似“金榜题名”的吉祥话。愣生生把明徽看的后脊发凉,瞬间清醒。
也是很久之后明徽才明白,所谓的科举出仕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般容易简单。
单他只要过了县试,当上秀才,便可见官免跪,免除家族赋税和徭役。就算触犯刑法,也可被宽容一二。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万千学子无论为了富贵,或是出人头地的机会,或是不同目的,踏上这条路便很难回头的。
这种权利和好处,算是吸引,也算是种让人成瘾的诱惑,接触着皆很难戒断。所以世间才多了无数考到白头都不肯放弃的老翁,也有为了孩子能读书倾尽家产的大户,更多了的是普通百姓家为了家族中一人出头,所付出卖儿卖女的代价。
所以人上人,这是种不公,却也是这个时代能拿出的,最公平的。
明徽在去往贡院的马车里楞楞的发呆良久,徐氏掀开棉帘让他下去时,天还蒙蒙亮着。他刚抬头,便看到一家客栈门口,严光龄笔直的站在那儿。
他今日穿着最普通不过的石青色绣松竹纹常服,旁边的却是个衣着五品官服的老爷。也就是这人剑眉星目,看着便威严而让人不敢侧目,即使什么也不做,在人群里也是亮点。明徽无端心里发痒,跟徐氏说了声后,径直走了过去。
二月里春寒料峭,严光龄常服外还披着一件狐裘毛领的大氅,寒风于天边处吹过,他难免鼻尖被冻的微红。明徽隔着一条街道,故意装出副小狐狸般狡黠而乖巧的模样,含着无尽的笑意,嘴角咧出一对梨涡,顾盼神辉的望着,很是撩人。
严光龄与明徽对视片刻,也跟着嘴角一动,像是笑了笑,也像是说了些什么。招手便把一旁的霍晖叫了过来,叮嘱一二后,便随着穿官服的老爷去了二楼一间被隔断的雅间。
明徽见严光龄不肯搭理自己的挑逗,丝毫没有心理负担。乐天自在的抱上行李包裹,打算跑去跟霍晖扯闲天。
但明显平日里本就不苟言笑,绷着一张肃穆脸的霍晖此时此刻更为紧张,目光发直,贵气的眉眼更生出一股要撕裂众人的煞气。明徽不知旁人怎么看待霍晖,自己心里一阵哆嗦。
怎么这人不像是来考试的,到像是来寻仇的?!
“这场县试,我必得魁首……”霍晖喃喃自语着,茫然中见明徽已经站在身旁,才想起自己又犯了浑病,却也不知说些什么,只僵硬着一张脸,半晌后说道,“抱歉,让师兄见笑了。”
霍晖紧张是有来由的。
因为他自年幼懂事起便心生爱慕的杨姐姐曾经说过——谁若跟他祖父那般三元及第,她便嫁给谁。
从小经历亲爹不管不顾,冷漠刻薄。娘亲暴力倾向,动辄打骂的悲惨童年,霍晖便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且乖戾异常,无故犯浑难过时,只有杨姐姐肯过来安慰自己一二。
“凤屏姐姐想嫁给怎样的如意郎君。”
十岁的霍晖依旧活在无父母亲近的日子中,杨姐姐得空进府里来看望自己。两人于凉亭处吹着带走荷香的微风,十四岁的杨凤屏想了想,一边替霍晖包扎伤口,一边温婉怜惜的笑道,“大抵就想我祖父那般三元及第吧。”
所谓三元,及为科举中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连中三元者,自开国以来,本朝也不过才出了两位,一位醉心诗书,四十几岁便致仕后,游览天下大好山河,留下不少传世佳作。另一位当然便是如今的内阁首辅,杨濯。
后来柔顺善良的杨姐姐嫁人,被夫家宠妾灭妻,百般羞辱后自请下堂而去,两家和离后便去了乡下养病。霍晖本以为自己此生都没了机会,可既然上天垂怜,肯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又怎能轻易放手。
明徽这人性格天生的乐观开朗,说难听点就是没心没肺没烦恼。他望着霍晖眼里无尽的戾气和忍耐,只好尴尬的转移视线,呵呵笑了两声后洋装看天边风景。
好在他运气不错,贡院的大门突然吱呀一声被几个看守的官兵衙役打开。
其实单看县内贡院的设置,便清楚这个时代众人对科举的重视和敬仰。只看那大门周围有两道围墙,外墙高一丈五尺,内墙高一丈。围墙上布满荆棘,四角立有岗楼,以供眺望,并立有大旗,此旗平时束而不放,遇有突变则放旗示警。到了晚上,楼上吹角击鼓,以代打更。围墙外派有军士驻守巡逻,防范极严。
从门口再到至公堂,在甬道的东西两旁修建着一排排的小屋,名叫席舍,又叫号舍、号房,是考生们考试时的考房。每排房子的小巷门首按《千字文》“天地玄黄”的顺序编有门号,每个号舍的墙壁上编有舍号,考生们对号入座,一人一号。
这个明徽在清楚不过了,毕竟是经历过高考的人,这年代还能比科技时代管的严?
不过说来也好笑,曾经高考的都是同龄人而已,现如今排队一一进入贡院的却是老人儿童皆有。没有年纪限制的科举制度下,既有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