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之学,兼精算术,成了一位满腹才学的年轻学者了。
当时有一位名士名叫杜密,和大胆反对宦官的&ldo;天下名士&rdo;李膺齐名,并称为
&ldo;李杜&rdo;。杜密升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到高密县巡视时见到郑玄,认为他是一个
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把他升调到郡里为吏录,使他得到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从此,
郑玄便结束了他的乡吏生涯。
到了北海郡不久,郑玄又辞去吏职,入太学受业。他的老师名叫第五元先(第
五是复性),是当时京兆平陵(今陕西长安)的大姓,曾任兖州刺史,是一位很有
学问的经学博士。郑玄从师第五元先,先后学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
统历》、《九章算术》等,俱达到了通晓的程度。其中《京氏易》是西汉京房写的,
《公羊春秋》是战国公羊高传述、西汉初成书的,这两部书都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
籍。《三统历》是西汉刘歆写的历法,《九章算术》则传说是西周周公著的,这两
部书都属历数之学的重要著述。
此后10年左右,皆为郑玄折节求学的时代。他师事第五元先后,又从东郡张恭
祖学习了《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其
中除《礼记》和《韩诗》外,均为古文经学的重要典籍。
郑玄向第五元先和张恭祖学习了今古文经学两大学派的重要经籍后,尚不以此
为满足,又从陈球受业,学习了《律令》。在此期间,他还以明经学、表节操为目
的,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地(相当于今山东、河北、河南一带),遍访名儒,
转益多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劳苦,
孜孜求道,郑玄的青年时代,就是这样匆忙而充实地过去了。
到了而立之年后,郑玄已经成了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他的学问在山东
(指的山以东,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已经可以说首屈一指、无出其右者了。
三、壮年去国游学关西
郑玄虽然已经学富五车,但他自己却毫不满足,学无止境,越学反越觉得知识
不够用。当他感到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学者已经无人再可请教了的时候,便通过
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马融为师,以求进一步深
造。这一年,郑玄是33岁。
马融是扶风茂陵(今属陕西兴平)人,为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学问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