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逢秋冬,西北的吐蕃、党项、回鹘部落,也会趁机抄掠凤翔、泾原、夏绥、朔方诸镇,有时兵锋鼎盛,甚至能威胁关中。
况且,吐蕃人又不是没打进过长安
对于吐蕃的强大和威胁,长安士民可谓是耳熟能详,祖辈相传
而这短短数月间,捷报频传,昔日不可一世的吐蕃强敌,西北虎狼,一下子就成了天兵之下的齑粉,被唐军横扫千里。
昔日凉州沦陷,河陇落入胡尘,白居易曾作诗道
“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
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
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
天宝之后,本来自信于“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长安士民,已然发现,现在的长安,却居然要在不过数百里外的强敌威胁下,战战兢兢。
可现在,一切似乎又变回来了
仿佛大唐又回到了贞观、开元初年,那个隔三差五便要“献俘太庙”的时代,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灵魂,似乎又回到了大唐军队的身上,并携带着无限荣耀,让所有唐民为之欢呼喝彩!
只是,伴随着这一回光返照般巨大荣耀,而传播天下间,一个名字,被反复不断的提及。
天水郡王,李业
李业此前当然不是籍籍无名之辈,至少在天下诸侯中,还是属于站在第一梯队那种。
但这次不同,如此巨大的声誉,不仅仅只存在于王侯将相的战略权谋之间,下至庶民百姓,俱皆耳闻。
效节军和李业,昔日在关中驻军时的种种事迹被挖掘出来,并且广泛传播,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总是无限的,许多人把效节军治军严谨,秋毫无犯的事迹,演变出种种传奇故事。
尤其是中晚唐,本就是中国民间戏剧、小说,一个从萌芽走向发展的重要时期,后世着名的《莺莺传》、《长恨歌传》都被改编成了戏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国的传统戏曲也开始大步发展
于是乎,从长安到洛阳、江陵、蜀中
《天水王征西》、《效节定乱记》不少与李业和效节军有关的民间文艺作品传播开来。
尤其是在关中
这也不稀奇,长安士民对李业实在太亲切了。
因为李业自己,就是从曾祖父开始,便定居于此的老长安。
他自己的二进老宅,现在还在长安西南的平和坊里呢,也幸亏在战乱中没有被焚毁,后面自然也就没人敢动了。
而且李业虽为宗室,可却是从市井之间,自己打拼出来的。这种家道中落,出身贫寒草莽,最后一展雄才,得以显贵的故事桥段,加上李业本人向来礼贤下士,于诸多节帅中,是出了名的尊重读书人。
便更加得到贫寒士子的青睐和崇拜
也算是古往今来的常见桥段,大人物们尚未发迹之前,谁知道你是哪来的阿猫阿狗。
但发迹显赫以后,什么神奇宝贝都会找上门来
什么出生之时,满屋红光,晴天霹雳,云生七彩,门绕燕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