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荣亮也吃完了,就着烫过粉的热水把搪瓷缸子给洗干净了,收起搪瓷缸子就赶紧从行李袋里摸出一把红薯粉往竹筒里塞,亏得这竹筒又宽又长,可以好好给他用来泡粉条。
另一边荣军也已经吃完了,也忙着把粉条塞在另一个竹筒里,塞好了粉条他跟荣亮就抱着两个竹筒去加开水,把盖子塞紧了就拎回来靠着车壁放着,还拿行李袋子出来挡了挡,确保这两个竹筒不会打翻才直起身来。
“俺看你们这还样挺方便的啊。”穿褂子的年轻人看的入了神,“这粉条泡多久能好啊?”
“不耽搁吃夜饭。”荣亮看这个穿褂子的年轻人还挺爱说话的,干脆就陪他聊了几句,这一聊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穿褂子的年轻人先是很痛快的报了姓名,说自己叫李大柱,家里人都叫他柱子,家在沈市下头一个叫前进公社的自余生产大队的社员,这回搭火车去京都是有出来做工的同乡发信回去说是在京都的一个老乡缺人,叫了他去帮忙的。
“俺想着京都是大城市,首都哩,就是那工不咋地,去京都看看也不错。俺就来沈市搭火车了,可别说,还真远哩。”柱子说话就是一股子的碴子味。
这些话荣亮也算是能听懂,叶有华带出来的这几个小伙子,都是是高中毕业生,初中开始老师讲课就是讲着有点乡味的普通话,他们说普通话可能说的不怎么好,也带着乡音,但是听普通话却是完全没有问题,东北话虽然有股子碴子味,听起来跟普通话还是很像的。
荣亮跟柱子聊天他也没怎么说话,偶尔附和一句,不过柱子倒是越说越起劲,“荣亮兄弟,俺看你年纪小哩,咋也跟着出来跑?”
“跟着长辈出来见见世面。”荣亮淡淡一笑,“我年纪也不小啦,都有儿子了。”
老门山的人成家都成的早,荣亮虽然因为第一门亲事出了波折导致比老门山很多年轻人成家时间晚了一年,但是这会他才刚刚二十岁的年纪。
虽然老门山平时很辛苦,累的很,可他年轻扛得住,看起来还是个年轻人,并不显老。
柱子一听他说自己个有儿子了也高兴呢,连忙说起自家来,“俺也有儿子,俺婆娘肚子里还揣着一个。”
然后就把他那宝贝儿子给仔仔细细的夸赞了一番,荣亮只听着柱子吹嘘自己的儿子却没有说话,他的儿子还在媳妇肚子里呢,吹嘘不起来啊。
别管荣亮怎么想的,反正柱子跟荣亮是越聊越觉得聊得来,聊着聊着就想换位置跟他坐一块聊,觉得这样才聊得痛快。
他也很能看明白事情,知道叶有华才是跟荣亮一队的,就站起来要跟叶有华换座位。
荣亮看的目瞪口呆:我做什么了?我就听一听你说话啊,怎么就聊得很痛快了?
反正柱子是很不客气的就站起来让出了位置等着叶有华让位了。
叶有华扫了荣亮一眼,荣亮眼巴巴的看着他,希望他别换座位,柱子坐在对面就聊得这么兴起了,坐一块他不得耳朵都要听得起茧了?
叶有华又看了一眼柱子,即便是站着也嘴里巴拉巴拉的说个不停,说的兴起唾沫都喷了出来。
看来这就是个愣子,他也没有耽搁,直接收拾东西换到了对面。
叶有华长得比柱子结实,军衣小哥跟窗口的青年还给他让出了一点位置。
对面荣亮一脸无奈的听着柱子叽里呱啦的一顿说,都不必他附和太多,柱子就能从他家儿子说完转到他家婆娘家,然后又是某个还算是有点故事的远亲,连隔壁大队的下乡的那一群有点什么事情发生的也给说了。
叶有华听而不闻的继续翻着书,坐窗口的青年就敲了敲桌子问他,“开下窗没问题吧?”
“开吧。”叶有华也想开窗呼吸一下外头的新鲜空气,车厢里大家陆陆续续的吃完饭,不知道闷着什么味道,混合在一起闻着令人有点头晕,确实是需要开窗透透气。
青年就等着他这一句了,一听他同意就刷的一下把窗户拉开了,“可算是能开窗了。”
等窗户开了,青年又问能不能吸根烟,叶有华自己也是吸烟的,不在意烟味什么的,“您随意。”
柱子那边正聊得热乎,也没在意这边青年吸烟的事,看来是聊天使他忘却了这些不舒服的感觉。
大概是坐车无聊,也可能是青年看叶有华比较顺眼,就跟他说起话来,“你们那个辣椒酱做得挺香的。”
“加了肉酱用热油炸过的,吃起来就香一些。”叶有华随口答了一句,他正看到第四卷,《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一小节里有几个问题他琢磨了好久,每看一次就会重新想一遍。
青年也没在意他的漫不经心,难得他吃到味道不错的辣椒酱,耐心很好,“我说呢,油炸过的确实是会香许多。这个辣椒酱做起来麻烦吗?能量产吗?”本来是想问有没有多的,不过刚刚看到了也就是一个大号罐子的,肯定带的不多,就惋惜的放弃了。
到底舍不得难得碰到的合口味的辣椒酱,想着对面那个聊天时也说了是出来推销东西的他也就多问了一句。
量产两个字吸引住了叶有华,他干脆合上书,认真的问对方,“你觉得这辣椒酱真不错?适合量产销售?”
卖什么都是卖,如果辣椒酱里面有商机,卖辣椒酱也不是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