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宁云然就会想,为什么同样的血脉,同样的姓氏,就一定要有一个高低贵贱之分呢?
她和宁云傲同一天出生,只有性别不一样,至少是在她的眼中看来,旁人却是不觉得,同样的时辰,不一样的产婆,不一样的产房,也注定了不一样的地位。
那一日,沈宁氏生产,请来了的宫中接生过两位皇子,最有经验的产婆,门外还站着两位钦点的太医时刻准备着。
而她的娘亲,卫氏,身边跟着的不过是只有一个旁人看着可怜,命人在城外花了二两银子请过来的产婆罢了。
事实上证明,在别人的眼中,的确,她一出生就活该不被别人重视,甚至就连着她出生满月的时候,整个宁府不过是只给宁云傲热热闹闹的摆了个满月酒,红红火火的庆祝了三天。
那一日,宫中送过来的,达官贵人抬过来的礼品,不计其数。
从一开始,她的头上就写着庶出的两个大字,沉甸甸的压得她喘不过来气,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她不觉得,男女区别在哪里,嫡庶尊卑在哪里。
后来她才开始明白了,纵使她满腹才华,哭闹着想要上学,她也不可能走进那一栋只有皇亲国戚,名门望族的嫡子们才能够走进的地方去念书的;纵使她很努力,有时候各种耍心机,怎样,父亲就是看不到她,甚至在三岁之前,没有抱过她一次。
唯一抱着的那一次,还是在后花园中玩耍的时候,碰见了他,他难得的将自己抱起来转了一个圈,问自己功课做完了没有,那个时候,幸好她性子野,坐不住,早就学会了爬树,将自己打扮成一个男孩子的模样,去偷听讲课。
自然很是流利的回答出来了父亲大人问答的所有策论。
可是当从父亲口中出来的夸赞却是:“傲儿,不错,但是不要骄傲啊。”那个时候,她惊愕的看着他转身走掉的背影,还有他叫的那一声傲儿,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那一年,她六岁。
原本她只是以为父亲忙,忙着朝政,忙着大事,天真的和自欺欺人的母亲一样,以为他做的一切都是情有可原,可是那一天,宁云然突然发现,其实错了。
那个忙着朝政的男人没有那样缜密的心思,甚至是就连这她身上穿着的衣服布料不是上好的润江南制造的绸缎也没有发觉,也没有发现出来,她是他的女儿啊。
也是在那一天,她认识了姜策。
那个坐在自己哥哥身边的,长的很是俊朗,一举一动都是那样的合乎章法的少年,笑起来却是那样的放荡不羁,他正在看书呢,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眼光落到了趴在树上,竖起耳朵听着屋中动静的自己身上。
刚开始觉得那个少年很是讨厌,原来以为,他一定会同自己哥哥说,然后告一状,却是没有想到,他只是饶有兴致的看着自己,眼睛却是一眨不眨的。
好像夫子点了他的名字了,眼看着走道他身边了,可是那个讨厌的人却依旧是托着脑袋,笑眯眯的看着自己。
她原来以为自己肯定是要暴露的,可是那个少年的视线却是一低,落在了正在看清平风纪这一本姜国的野史的宁云傲的身上,自然,书被抽走了,似乎老师提问了宁云傲几个问题,可是他都是对答如流,夫子原本绷得紧紧,黑云密布的脸上却是浮现出来了一丝笑意,听着哥哥说话的时候,还会时不时捻着花白的胡子点头,表示赞许。
这一劫,算是躲过去了。
再后来,每一次,自己笨拙的爬上树偷听之后,总会碰到那个讨厌的少年,宁云傲似乎也是很讨厌他,因为每一次他看自己被发现了,视线总会不由自主的落到哥哥的身上,而每一次,哥哥似乎都会被提问。
直到有一天,就连这哥哥也发现了树上的她。
也是从那一天开始,她发现,自己几乎长的同自己的哥哥宁云傲一模一样。
有时候在院子中她会大声的念书,路过的小丫头还会毕恭毕敬的行礼,唤她一声少爷。
她最初只是觉得好玩。
后来当沈宁氏和宁擎发现了这一点的时候,却是开始对她越来越好了。对外也是说是她是宁云傲的双生妹妹。宁擎还为她请过来了一个专人的老师,还让她同这自己的哥哥一起拜周先生为师,学习琴艺。
她从来都没有嫉妒过自己的哥哥,自己的哥哥是整个山陵公认的天才,策论,音律,射箭,骑马,样样都是第一,哥哥自己也很是对自己很好。
有时候,他总是在自己最喜欢的策论课之上,自己跳到外边听课,让自己穿上她的衣服做到房间里头一起听。
那个时候,她哥哥的同桌,是姜策。
从小,姜策和宁云傲都是最好的朋友,一直坐在同桌的位置,也都是整个山陵最耀眼的天才。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同姜策开始认识的,那个时候,姜国的皇室还不是那样的腐败和血腥,只知道尔虞我诈的争权夺利,姜策也还是无忧无虑的。
他会替自己和哥哥保守这个秘密,让自己能够有资格过来听课,也不在先生和父亲面前戳穿自己,有的时候,他还会同趴在树上张望里边的宁云傲打个招呼,等到老师一扭过来头,想要顺着他的目光看一下外边究竟是有什么好看有趣的风景的时候,姜策就会顺势收回手,然后托着头,眼睛看着宁云然,一直看到宁云然自己的耳朵变得通红,将手中的书页翻得哗哗作响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才算是作罢。
后来,渐渐的,两个人熟悉了之后,也开始变成了朋友,为了不让老师发现,宁云然都是尽可能的去模仿自己的哥哥的行为,有时候一走进教室,如果不说名字,有好几次,就连这最熟悉他们的姜策也会傻傻的分不清楚他们两个到底是谁。
当时,姜国每一年都会举行一场少年的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