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汉末召虎秋风知了 > 第六百三十五章 寿春城外(第1页)

第六百三十五章 寿春城外(第1页)

扬州是大汉十三州之一,位于天下东南,与荆州、豫州、徐州、交州交界,长江穿插其间,共辖六郡,大江以南有四郡,丹阳郡、吴郡、会稽郡、豫章郡,大江以北、淮水之间有两郡,庐江郡与九江郡。

九江郡东北为徐州、西北为豫州,寿春位于九江郡北部,袁术称帝之前就有准备,大兴土木,将寿春城修筑的高大坚固,城墙高达十余丈,又从淮河引护城河环绕,可谓牢不可破。

袁术此次出征兖、豫,在九江郡留有四万守军,寿春城就有两万,又有陆勉、张勋两员大将留守,借助高大坚固的寿春城,足以抵挡十万雄兵。

但此时高大坚固的寿春城中,却是一片惊惶。

寿春城外,十里联营,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城外百步,有一道横向土坡,土坡上一排霹雳车与连弩,石头与巨弩不断射上城墙,城墙城内惨叫声一片。

五日前,张辽两万兵马刚抵达寿春城外时,寿春城中守军虽然惊动,却并未惊慌,拉起了吊桥,关闭了四门。

当日晚上,袁术大将张勋亲自领兵出城袭击城外营寨,结果中了埋伏,大败而回,折损兵马超过三千,张勋中了黄忠一箭,险些身死,被亲卫抢了回去。

回到城中后,张勋当即关闭城门,再也不出战了,只想凭借高大的城池防御。

不想次日,张辽根本没有强攻城池,而是发动兵马堂而皇之的在城外堆起一道横向的土坡,与城墙仅相隔八十步。

眼看城外土坡堆起,后方又有粮草不断从淮河运来,守城的张勋和陆勉大为不安,陆勉又带领五千兵马从北城门发起一次强攻,不想被许褚杀的大败,险些丢了城门,寿春惊恐。

自此张勋与陆勉再也不敢出城,一面加固防御,一边派人向出征陈国的袁术发去急报,又发信给左近沛国的纪灵和庐江的刘勋求援。

起初张勋和陆勉对城外那道堆起来的土坡认知不足,只以为是要堆土放箭,因为寿春城太高,在城下箭矢是射不上来的,所以他们只是担忧,但到了第三日,他们的噩梦就开始了。

第三日一早,随着张辽一声令下,一排排霹雳车和车弩交错着推上了土坡,而后架了起来。

一个个士兵抬着一筐筐石头,抱着一捆捆巨矛上了土坡。

寿春的守兵看着城外的举动,不明所以,只是绷紧了弦防范,弓箭手早已拉开了弓。

但紧跟着,从土坡之上,漫天的飞石弹起,如同巨大的雹子一样从天空落下来,轰隆隆砸在了城楼和城内,将一个个士兵砸成肉泥,城楼上的箭塔也被砸得粉碎,弓箭手死于其中。

与此同时,一杆杆巨矛呼啸着离开车弩,射到城墙,直接穿过守城士兵,带着尸体飞入城内。

对于寿春城守兵而言,这是一种大恐怖。

城楼上的守兵惊恐的大叫着,侥幸活下来的连滚带爬向城内逃去,一刻也不敢在城上停留,对于这些从天而降的巨石和威力巨大的矛弩,他们根本无从防御!

城内一片大乱,但出乎意料的是,城外张辽的兵马并没有趁机攻城。

对于张辽而言,他不需要着急的攻下这座城池,他的第一目标是消灭和击溃袁术的有生力量,斩杀袁术,到时寿春城自然会不战而降,如今他只是给出一个猛攻寿春的姿态而已,将袁术的兵马调回来。

城外张辽中军之中,此番张辽没有带其他军师,但他的弟子诸葛亮和郭淮却跟随行军作战,张辽要让他们亲眼亲身历经战事,才会更快的成长起来。

“师父。”

大帐之中,郭淮看着地形图询问张辽:“袁术有二十万兵马,寿春告急,他此番回兵必然不下十万,杨中郎和蒋中郎纵然在途中截杀,也会有四五万逃走,除此之外,离寿春最近的庐江有刘勋的两万兵马,沛国有纪灵的一万兵马,若是他们一起回救,我等怕是要陷入苦战。”

“不错,若是四方十几万兵马回救,我们这两万兵马很是凶险。”张辽先是赞赏了看了一眼郭淮,而后又在地形图上比划道:“不过为师早有准备。”

张辽指着地形图上的徐州和吴郡道:“此战之前,为师以传信给徐州吕布和吴郡孙策,他们也会发兵响应为师,会剿袁术,吕布出兵沛国,纪灵岂能他顾,孙策出兵江右,刘勋亦不敢轻动。”

他又指向豫州:“袁术回师后,陈国有臧霸,陈留有曹操,步步紧逼,他岂能不留兵马断后?所以袁术回兵,也不过是部分兵马,而且是疲兵,我等不急于攻城,以逸待劳,破之不难。”

郭淮连连点头。

这时,诸葛亮突然开口道:“师父,袁术之败,不足多虑,然雒阳后方,却当费心。”

张辽一怔,看了一眼诸葛亮,嘴角露出赞许之意,随即泛起苦涩,透过大帐,看向远处高大的寿春城,久久不语。

郭淮和诸葛亮默默的站在他身后。

须臾,张辽有些意兴索然的长叹了口气:“总不能一辈子不离雒阳吧?”

是啊,他不能因为朝堂不稳,就一辈子困在雒阳看护吧?血腥镇压,又非他所愿,还不到那一步。

郭淮朗声道:“师父有秦晋雄兵,又有河东、河内二地,纵使雒阳有失,收复也是轻而易举。”

诸葛亮看着师父有些萧索的背影,诚如郭淮所说,纵使雒阳失去控制,师父重新收复雒阳也是轻而易举,但那样的话,事情的性质已经变了,就是重新控制朝廷,裂痕已经完全无法弥补了,终究要走上决裂之路。

他心中又一个想法,若果真到了那时,放手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可是放手了,名分的问题就出来了。

诸葛亮心中反复琢磨着,他不知道师父有没有想过这些,但估摸着,肯定是想过的。

但师父会如何选择呢?

诸葛亮在思虑着这个问题,此时的诸葛亮跟随张辽数年,已经不是历史上那个诸葛亮了,不但文武并习,而且很多理念也不知不觉在改变,何况他本身就不是什么迂腐之人。89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