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小皇帝那么小的模样,若是再摊上一个软弱无力的太后,可就要抓瞎了。
既然这太后看着还挺像那么一回事儿的,谁又会没事儿在这里找不痛快呢?
当然,更深层的原因,却还是在登基大典之前,万华已经成功地解决掉了蹦跶得最厉害,而且也最有实力的南王。无形之中,便就先为自己树立了点儿威信。
朝野之中,消息是传的很快的。
特别是这些能够影响政局的大消息,传播的当然更是迅速。关于太后娘娘的事迹,一夜之间,便就在百官之中传遍了。
听说这位太后会医术、又会武功,刚从万贵妃的手下逃命出来,便就不声不响地就带着西厂督主汪直一举粉碎了南王想要谋反的阴谋。弄得南王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大败而逃不说,还亲自抓住了一个武功高强、意图行刺的刺客。
这种“丰功伟绩”让百官心中百感交集,多数还没见到她的面便就已经为此折服——别的不说,为先帝留下唯一的骨血,这就已经是大功一件了。何况她还有能力自万妃手里保全龙嗣和自己的性命,成功保着小皇子登上了皇位,这就愈发了不得了。
毕竟,虽然他们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史官、言官,但是先帝内宫里头那些龌龊事儿,他们也都有所耳闻。那万妃如何歹毒,从最后活下来的只有新帝这一位龙嗣便就知道了。
能从这样的毒妇手里挣出命来,那肯定是个人物。
这么几个事儿办下来,没有人敢小瞧这位年轻貌美的太后娘娘。就是有少数几个有野心的,因着没有牵头的人在,也只好暂时偃旗息鼓了。
原本,南王若是能够站在这儿,当然会有一堆人争做马前卒,为他上蹿下跳地声讨上头坐着的那个女人、攻击那个看着什么都不懂的小皇帝。
可惜,他已经事败逃走了。
剩下的几个几个小藩王里头,也就只有太平王的势力还勉强能看。可惜,他因为贡品的差事儿办砸了,也是连上朝都没来。
听说是连夜就已经跟着国师无花和西厂督主汪直出宫寻线索去了。
平日里这位太平王就是个胖乎乎、与世无争的老好人的形象,这一次竟然还自甘堕落,任由一个和尚和一个太监驱使,去追查什么贡品案,简直掉份儿。皇室的脸都要给他丢光了。
如此一来,领头的人都没有,那些各怀心思的大臣们便也不好跳出来发作——没有看戏的人,表演得再好又给谁看呢?
于是,这个新皇和太后共同听政的、第一次的早朝,气氛便就很是和谐宁静了。
万华端坐在宝座上,俯瞰着满朝文武,几句必要的过场之后,总算是开始了正式的议事。
说是议事,其实,主要是听那几位老臣说事。
此前翻阅了些典籍,还有些过去的旧奏折,她发现本朝的内阁中,有几位原本就很是能干。“票拟”的意见中肯又实用。
便是其他官员,也并不算是庸才,很多事情,早已经有很好的备选方案。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当堂定夺出来,只要下朝之后看了内阁票拟,再批红便可。她在朝上要做的,不过就是听听他们几派扯皮,各自理论,然后不轻不重地点评几句,然后“容后再议”罢了。
因着预先做过了些功课,故此,简单的几件需要当堂定夺事情,倒也并没有难得倒她。
顺利地按照自己的预想分类处理完了之后,她觉得朝堂上的气氛稍微有些不一样了。
如果说刚开始,还是有些试探的意思在,只用几件简单的事来启奏的话。后来场面便有些不好控制了。
万华微微蹙眉,耐心听着几个老臣面红耳赤地争论,将事情了解得差不多了,然后才开口,让他们分别上个折子来说,这才把他们给打发了。
到了这个时候,退朝的时辰已经差不多到了。她正想着来一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忽然见到内阁大学士商辂上前启奏道:“太后娘娘,今春原是会试之期,不知是否再加一恩科?”
已有正科,再加一恩科,便就是恩正并科了。
这是为了庆祝新皇登基,也是个安抚天下士子之心的意思。
万华想了想,正想着答应,却忽然见到怀恩朝着她使了个眼色、微微摇了摇头,她一愣,却也还是决定暂缓一下。留下了句“此事容哀家想想,明日再议”便就退了朝。
顺利地应付过了这第一次上朝,万华觉得有些疲累。不过,她对怀恩方才那个眼色倒是有些在意,故此,等到回了御书房,便就直接叫了怀恩来问。
怀恩道:“今年本就有正科,若是再加恩科,倒是显不出什么了。现今朝廷人才凋敝、正当用人之际,不若今年仍旧只做正科,明年再加一恩科,岂不更妙?”
万华想了想,也是这么个理儿,又见他应对得体,知道这位想必是个处理过政务的。故此,便也就多问了他几句。
怀恩倒是颇有些知无不言的意思。言说先帝身子不好,对政务也不甚上心,故此很多大事都是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带着秉笔太监一起定夺的。
如此一来,他在处理政事方面,自然很是有经验的。而且难得的是,很多意见和见解都很有章法、也很中肯。万华问了他几句,便就让他在一旁服侍,自己开始在奏折上批复。
她虽然是初次从政,但自幼酷爱读书,天资也好,有什么不大清楚的事情问一问怀恩,倒也顺利地将一堆奏折处理了不少。
小皇帝原本是跟着她一起来的御书房的。不过他年纪还小,还没法儿处理政事,只能在一旁陪坐罢了。
万华怕他一直坐在旁边儿,未免有些无聊,本想着叫乳母先带他回去休息。可是不知道怎地,他却仍是不肯叫乳母抱走,只在紧靠着她的御书房书案一侧玩耍。甚至还在吃饱喝足之后,似模似样地拿起了一本奏折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