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她们店离火车站都不足五公里,人就越发多了。
人多到什么程度呢?哈工大的学生空有打折的条件,愣是排不到座位。
好多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和她抱怨,说现在想请人吃个火锅都得排半个月。
苏茉汗颜,她们家店这么红火她固然开心,但被抓去做帮工就不好了。
上辈子苏茉去外面吃饭,总担心吃到的羊肉不是羊肉,吃到的蔬菜也是烂菜。现在好了,自己开店这个问题一点也不用担心,
而且她的店各种菜的分量也特别多。
假设三十块钱能买一斤羊肉,那等火锅店切成片上来可能都不足三两。苏茉就厉害了,同样的价钱你能吃到两倍以上。
赚的钱固然是少了,但这钱拿得心安。不过其实总体上也不少,薄利多销么。
余记的分店应广大吃货要求,就开在了火车站对面。
现在小姑是两个店的店长,根本没空管她。
很快就到了学校放假的日子。东北的寒假一般都是两个月。
本来这个假期是该回老家,但店里太忙了,苏茉硬生生被拖了两周才回到家。
老家这半年也不是毫无变化,余记旁边的超市黄了,正好大姑出钱接手,开了个火锅店。
火锅店这边要用的服务员比较多,余爷爷就直接把招聘广告贴回村里。
待遇嘛?一千二一个月,包吃不包住,不过每天都会派车送她们回村。
这么好的条件,村里但凡适龄的年轻人都来应聘了。
人多没关系,反正哈市那边人也没招满。
对苏茉来说招哪的人其实没多大区别,但对余爷爷不同。
老人家从小出生在村里,如今已经过了七十个年头。
他的口头禅便是&ldo;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这乡里乡亲的都不容易。&rdo;
确实都不容易,哪怕后来国家经济形势好转,粮食的价格依旧没长多少。
苏茉记得很清楚,她家有四十二亩地,每年大概产出黄豆一万斤。
但是哪怕到了19年黄豆的价格始终在一块六到两块之间徘徊。
有人可能想了,那一万斤也有两万块钱呢?
但你得算算成本,豆种得几百吧?农药得几百吧?化肥比较多基本在一千五左右,此外拖拉机用的柴油也得两千。
这么一算下来成本最少也得四千。
豆子一年收,一家五口人一年赚一万六。刨去吃喝基本不剩啥。
苏茉上辈子去城里打工才发现种地,除非地特别多不然根本不可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