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不忍细看的大唐史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十、自本诏令下达后,要进行察问。凡不认真执行此诏令的地方长官,要从重论处,即所谓&ldo;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rdo;。

五月诏书以上的十条要点,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令流民回乡生产,免除因饥饿而卖身的奴婢身份,这对扩大自耕农户的数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税收和服役人数、安定社会秩序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承认原秦王朝赐予的爵位在汉帝国享有同等的地位和特权,这对稳定刚刚建立起来的汉政权来说,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在采取这些措施稳定政局的同时,刘邦也在着手建立汉朝自己的政治制度。首先沿袭秦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即在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称为&ldo;三公&rdo;。&ldo;三公&rdo;之下,设有掌管国家军政和宫廷事务的&ldo;九卿&rdo;,分别是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

地方行政机构方面,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外,汉初还分封诸侯,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郡县官制承袭秦代,封国官职仿照中央,县以下的基层组织仍为乡、里。这样就恢复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统治机构。

同时刘邦还建立了比秦朝更为完备的武装力量。在中央设立南、北军,分别由卫尉、中尉统领,作为守卫皇宫和京师的常备军。在地方,有经过训练的预备军,根据地区的具体条件,分别设材官(步兵)和骑士(骑兵),这些预备队皆由郡守和郡尉掌管。常备军和预备军的兵员,都由郡国征调来的&ldo;正卒&rdo;充任。

由于人们对秦朝严刑酷法的深恶痛疾,刘邦在法律方面做了大的修改。刘邦入关之初,约法三章,只是临时措施。西汉政权建立后,刘邦令萧何根据《秦律》制定《汉律》。

除了在政治方面做了完善,君臣觐见之间的礼仪也做了修改。

刘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早年懒散惯了,当了皇帝之后对秦朝那一套繁文缛节比较头疼,干脆一下就给取消了。于是,问题就来了。立国之初,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人大都出身贫寒,上过学的人比较少,没有接受过礼仪规范的熏陶,而且整天脑袋别裤腰上出生入死,老觉得如今的刘邦还是当年那个跟自己一起睡帐篷的刘邦,君臣之间没有什么礼仪可谈。刘邦想开个会,结果话还没说两句底下就开始狂呼乱叫,甚至还有喝醉酒的,这让他非常恼火,可碍于面子又不好发火。这时候,轮到叔孙通上场了。

叔孙通原来是秦朝的一个博士官,反秦战争时先投奔项梁,后跟了项羽,然后又投降了汉。叔孙通发现刘邦很讨厌群臣在他面前这样毫无礼节,就提议为新朝制定礼仪制度。叔孙通对刘邦说:&ldo;礼制,本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事而有所变化的,夏、商、周三代礼制的继承和删节、增饰都是有差别的,这说明古今的礼制并不相重复。臣愿采纳古礼并同秦朝的礼仪相结合,来制定新的朝仪。&rdo;

于是刘邦就同意了,叮嘱他叔孙通要注意简单易学,不要太难做。叔孙通到鲁地曲阜一带先后找了三十多个儒生带回长安,又把刘邦身旁原有的书生以及自己的弟子合在一起,共有一百多人。叔孙通带着这些人制定了一套礼仪制度,在野外操练了一个多月,然后报告刘邦去验收成果。刘邦看了一会儿叔孙通等人的演习,感觉挺符合自己的要求,于是就下令施行这套礼仪制度。

汉高祖在亲身体验了这套礼仪以后,说了这样一句话:&ldo;吾今知天子之贵矣!&rdo;刘邦见叔孙通折腾出来的这套礼仪用着挺爽,当即提拔他为奉常(位列九卿之首),赏黄金五百斤。从此以后,叔孙通研发的这套朝会礼仪一直沿用,在历代王朝的宫廷不断重演,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和民族心理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定天下,分封功臣

汉朝建立,那些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理应受到封赏,然而每次一开会讨论分封的事情,大家都急着争功,吵吵闹闹谁也不听谁的,就这样闹了一年多,分封才正式开始。

刘邦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听到这个消息,这些功臣就炸开了锅,心里愤愤不平,私下里议论不休。他们觉得自己身经百战,而萧何只不过坐在家里动几下嘴皮子而已,为什么他的食邑反而是最多的?于是大家伙把曹参推出来:&ldo;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多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rdo;刘邦听到这事之后,就打了个比方说:&ldo;你们大家都知道猎人是怎么打猎的。猎狗的职责是追杀猎物,而指示行踪、放狗追猎物的是人。如今诸位的功劳只能算是猎获野兽,相当于猎狗的作用。至于萧何,他能放出猎狗,指示其追逐目标,相当于猎人的功劳。况且你们只是一个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带两三个家里人,而萧何却是全族好几十人跟随我,这些功劳怎么算呢?&rdo;众人听罢,都无言以答。关内侯鄂君站出来说:&ldo;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万世功劳,怎么能把一时之功排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我认为,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rdo;鄂君的话正中刘邦下怀,于是顺水推舟,萧何位居诸侯第一,并获得&ldo;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rdo;的待遇。就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ldo;开国第一侯&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