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直在旁听的百里默笑道:&ldo;浮图气度确非一般人可比,如此说来,有一事浮图必有兴趣参与。&rdo;
&ldo;何事?&rdo;墨非好奇问。
&ldo;既是这两书的作者,将在明日未时,于讲学堂进行辩学,以决定何人之作能入选四库。&rdo;
&ldo;哦?&rdo;听此一说,墨非还真敢兴趣起来。
为了旁听明日的辩学,墨非回到院子之后,就仔细参阅其《法治》与《明义》两书。前者著作者为归兹,后者为宣佲。
这是代表不同学派的两种学说,一种宣扬以&ldo;法&rdo;立国,强调君权□,就像法家所倡导的&ldo;方寸之机正而天下治,故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rdo;,君王&ldo;握法处势&rdo;,以法断事,专法于前。
而《明义》恰恰相反,它主张仁义礼教,无论善恶,皆可以道德感化。
若说前者过于专横,那么这后者又过于理想化了。
墨非仿佛看到了异世版的法家与儒家学说,心中不由得期待明日的辩学,不知这时代的文士是何种风流?
辩学
&ldo;公子,午时将至,不如进这酒楼歇歇脚,顺便吃点东西。&rdo;一个仆从打扮的少年对着前方的男子道。
男子停下脚步,微微点点头,转身走进了旁边一座酒楼。
两人一前一后走上二楼,小二立刻上前招呼,那仆从吩咐了几声,便伺候男子坐下。
男子的目光落到楼下,静静地看着那熙熙攘攘的街道,仆从也不敢打扰。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一名男子的声音,道:&ldo;百年前,邺国逢大旱,百姓饥乏,时粮食充盈,却不许赈给,惜仓储而罔顾百姓,甚至计算天下积蓄,自诩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亡国。凡治国者,须积攒人心,而非仅仅在于仓廪是否充实。&rdo;
&ldo;此言大善。&rdo;另一男子附和道,&ldo;古人云:&lso;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rso;,掌国者若不能保得百姓温饱,必遭致怨毒。&rdo;
闻听此对话,楼上的男子偏头看向楼下,下面食客多为文人,成群,细声谈论,而刚才说话的两人声音略高,受到了不少人关注。
&ldo;炤国的文人竟然如此言语无忌?&rdo;仆从忍不住开口说道。
男子笑笑,没有说话,只是继续细听着下方蹈论,眼中时不时露出异彩。
&ldo;韦贺兄,咱们速度快些,到未时,讲学堂的辩学就要开始,这场辩论可不容错过。&rdo;
&ldo;金兄说的极是,在下对宣佲先生甚是仰慕,希望一睹他舌辩风采。&rdo;
辩学?男子闪过饶有兴味的光芒,心中立刻做出要去观摩一番的决定。
这戎臻,还真有些意思……
未时,墨非整了整衣装,带着孤鹤就前往讲学楼。
当她到达时,此处已围满了人,原本以防人多拥挤,百里等人限制了参加人数,却不想依然有这么多。
墨非被仆从领往讲学堂的隔间,这里是专门为戎臻府的客卿们准备的。
进到里面,墨非先与众人一一问好,坐定后透过窗口看向外堂,堂中大约坐了数百文人,分排两边,而正前方两张桌案边坐着的就是今天辩学的归兹和宣佲。
&ldo;……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昔日骊国,自诩宽仁,jian而不惩,恶而不罚,位高者气盛,卑微者无忌,秩序混乱,国又何安?如今正是乱世,流民匪寇四起,氏族强势,朝政不清,更应用重法……&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