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从战术到武器,日军的思维大多还停留在一战以前,拼刺刀也始终被作为制胜的基本途径之一。苏军则不同,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后,实践出真知,他们已经紧紧跟上了现代军事大潮,作战时非常注意通过&ldo;火制&rdo;,也就是增强火力密度的办法,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
苏军士兵原来普遍使用俄制莫辛步枪。正是在轻武器自动化的潮流影响下,苏联着手研制成功一种冲锋枪,并已在前线进行了试用,它的名字叫&ldo;波波沙&rdo;。
最初,苏联人并不知道冲锋枪的作用究竟有多大,&ldo;波波沙&rdo;只配到班长以上的中下层指挥官,与作为自卫武器的左轮手枪进行搭档使用。
就在日本兵蜂拥而上的那一刹那,苏军发现了冲锋枪的价值。
冲锋枪的射程低,但是射速和进入射击状态较快,而且几乎无后坐力,枪口也不会跳起,连续发射很少出现故障,即便刺刀快到鼻子尖了,持枪者只要扣住扳机不放,仍然可以将面前的魑魅魍魉统统打烂。
更加让人省心的是,&ldo;波_波沙&rdo;的弹鼓装有71发子弹,横扫的时候根本就不用顾虑枪膛里有没有子弹。
在&ldo;波波沙&rdo;掀起的狂风骤雨面前,端着刺刀的日军还没把格斗架势摆出来,便被打得血肉横飞,现场那种无价可还的惨状,令幸存士兵以后不提冲锋枪便罢,一提脸上就没了血色。
你再怎么宣传精神万能、&ldo;武运长久&rdo;,这人掰开来揉碎了,也不过是几十种化学元素,哪里能承受得了成千上万子弹的消磨!
上半夜,日军如潮地上去,又稀稀拉拉地退了回来。
说是要动员全部资源,小松原让炮兵联队把克式野炮运了上来。克式野炮是一战前日本从德国购买的火炮,它与速射炮一样可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但威力比速射炮还要强。
日军用克式野炮抵近射击,高地上的探照灯车被一一击毁,而苏军可使用的照明弹也已消耗殆尽,战场上的光线立刻黯淡下来。乘此机会,日军又组织起第二次集团冲锋。
在黑暗的环境下,&ldo;波波沙&rdo;冲锋枪的拦阻效能有所减弱,前沿阵地因此被日军突破。
苏军在战死一名团长后,放弃了一线阵地,包括721、733在内的几座高地上的守军全部撤向后方。
第三个晚上,小松原终于有了圆梦的感觉,直到天亮以后。
天亮以后,朱可夫用行动告诉小松原,他的暂时放弃,只是为了给小松原制造一个新的噩梦。
晚上短兵相接时,因为害怕误伤友军,蒙古高台的炮兵阵地一弹未发,等于闲置,现在可以说是毫无顾忌。
朱可夫一共储备了60万发炮弹,他对炮兵的要求是,在射区内,每平方米每分钟平均要爆炸两发炮弹‐‐就当超市开业酬宾,炮弹不要钱,可着劲地送给日本人尝尝鲜。
数不清的炮弹扔过来,黄土被炸起后与黑色浓烟混在一起,使阵地上空由晴天变成了阴天。日军刚刚占领的每一座高地都遭到了炮火的严密封锁,步兵和炮兵蹲在战壕里一动不敢动。
如果全都蹲着还好一些,但这么多人马不可能不喝水吃饭,每天为了向高地送水送饭,都要死伤许多人。在苏军连中途下课时间都不提供的无间歇炮击中,日军不仅伤亡惨重,而且在精神上也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这正是&ldo;火制&rdo;的最高境界,朱可夫在一退一让之间,把小松原锁进了监狱。
日军发动三次夜袭,前后共伤亡5000多人,火炮损失一半,得到的结果仅是苏军战死200多人,防线后缩2公里。在&ldo;火制&rdo;面前,什么&ldo;猪突冲锋&rdo;、&ldo;白兵主义&rdo;都输掉了裤子。
德国观察团把猪突冲锋称为&ldo;愚蠢的密集冲锋&rdo;,他们对日本人如此浪掷兵力感到十分不解:你们完全是在把可笑当好笑,死这么多人,就为了得到区区2公里防线?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理解是多么困难。小松原又怎么能想到,自己血战竟日,能得到的居然只有2公里防线呢?
他如今是骑虎难下,要攻,攻不上,要退,不甘心,于是从早到晚接受苏军的炮火&ldo;摧残&rdo;就成了唯一的无奈之选。
假如能倒退到7月7日以前,小松原一定不会如此冲动,他会含着眼泪,流着鼻涕对大家说:知道什么是幸福吗,幸福就是天冷的时候手里捧着一个热腾腾的烤地瓜……
错在哪里
前线部队的狼狈样,连关东军司令部都看不下去了。1939年7月12日,植田命令小松原立即停止进攻,原地休整。
在苏军强悍的火力覆盖下,日军哪里还谈得上进攻,只是每天不停地累加伤亡数字而已。夺得那些高地,对小松原来说也绝不是福音,反而成为难以卸除的包袱和负担,因为他不得不分兵驻守,并承受相应的伤亡和损失。
其实这时候就应该撤出苏军的火力范围。小松原在那里硬挺着挨打,除了有所不甘外,最大的担心还是怕上级追责。因为自第二次诺门罕战役开始以来,他吃的败仗实在是太多了,成为不折不扣的老输家,随便怎么打板子都可以,能得到&ldo;2公里防线&rdo;,多少还可以交代一下。
1939年7月14日,关东军参谋长矶谷等一行赶到诺门罕,与矢野、辻政信会合,对这个阶段的日军作战进行了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