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我们准备派兵,将两个空军师部署在云南、广西。当时考虑的是,如果美机轰炸越南北方,可能会入侵中国。我高炮三师、一师进入中越边境地区,我方做入越准备;防空三师、一师、十八师、九师等进入云南各机场,备战;还有地空导弹部队。我方与越方的雷达、气象、飞行等部队情报往来,互相通报消息,建立系统关系。那时我们考虑,美国如果轰炸我们,一是炸云南、广西,一是可能使用原子弹。空军当时做反轰炸准备,做反空降、拦击准备。地面部队,陆军部队也做准备,修机场等等。
1965年2-3月,空军专家组撤回国内。防空作战部队真正进入越南是在1965年的8月份,高炮三师先进,实际上是6个团,任务是保卫从河内到友谊关等地的铁路交通线,保卫沿线的重要目标。高炮部队入越打了3年零7个月的仗,击落、击伤敌机100多架,活捉150几人。美国的无人驾驶飞机一是从南越,一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我们打下来十几架。美机进入我们领空的次数很多,真正打到的有一二十次。美机主要是侦察机,轰炸机没有来过。美国的b-52从南越起飞不了,一般是从菲律宾、关岛起飞。1965年美国的b-52开始轰炸越南北方,是地毯式的炸,子母弹,杀伤力大。
机场修好后,原来我们的飞行部队要进去,因为越南的飞行队伍只有几个团,力量不强。毛主席没有同意,说,飞行中一通话,美国就知道了,那就是我们与美国直接作战了,而我们需要稳定的环境。所以,我们的空军只在中越边境地区候着,一旦我们的陆军决定入越作战,我们的空军就跟着进去,否则不进。
我高炮8个师入越,以后轮换,功劳不小。航空兵7个师在中越边境地区做准备,也很好。部队需要打仗,军事指挥员也轮战。
1964年我到云南边境检查战备情况,去了蒙自机场等处,也到广西,南宁等地走了一趟。因为美国轰炸越南北方,已经将战争扩大到了那里,我们不能不考虑战争对中国的威胁问题。派我去检查时,上级指示说,如果见到不行的地方、有漏洞,就采取补救措施。
印象里,那时我们在云南的祥云、保山建有航校,越南空军有40-50名飞行员在那里接受培训。训练结束后,这些飞行员驻在蒙自机场。这两个航校实际就是专为培训越南飞行员的,越南的飞行团当时从我们的蒙自等机场转场作战。
美国在越南战场使用的&ldo;百舌鸟&rdo;导弹,杀伤力很大,我们就研究对付它的办法,后来,它只发挥了3的作用。又如我们打下u2飞机后,进行研究,找到打它的方法,美国就改造,我们打下来再研究、再打,美国继续改造…,如果这样一直打下去,我们的电子作战技术不会比美国的差。不打仗,就没有了研究的对象。
1964年部队搞防突然袭击,空军是重点,就是要顶住敌人的三斧头,要保证国家有半年的时间进入战争准备状态。空军当时的任务是保卫首都,对可能发生的突袭要保证从几线进行抗击。第二是反空降,空军有这个准备。中央提出防突后,空军专门做了研究,估计敌人会从什么方向来,认为美国人会由菲律宾、泰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上过来。记得五几年我们打下一架进入我东南沿海上空的美国飞机,特别高兴,起草了一份声明稿,写明一架美机被我击落,送给周总理。总理看后改为:不明飞机入我领空,被我拦击后向东南方向逃窜。当时,我们打下美国飞机后,美国200多架飞机在我东海的上海一线飞行示威,这可能会引发大的事件,上海有遭到轰炸之虞。而经总理修改过的这个声明发表后,我们再打下美国入侵的飞机,他就退了。我们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是总理外交策略的高明处。
恽老:当时苏联对越南主要是重武器援助。地空导弹、高射炮等装备。一些重武器我们还没有,或者较少,如,那时我们的地空导弹部队只有几个营。当时河内周围是苏联的地空导弹部队,河内外侧100公里以外是我们的高炮部队保卫,分工就是这样,避免双方发生矛盾。苏联是否派有飞行员在越南,我不知道。
1965年越南也想要重武器,苏联要求我们给两个机场,要在中国建立空中航线,我们没有答应。我们说,你们可以从海上开过去嘛!越南在这个方面对我们很不满。越南不了解中国的总体战略意图。苏联始终要在中国建立基地,我们不能同意。毛主席的独立自主意识非常强。
回顾与思考
关于中国在援越抗美期间协助越南防空作战的历史,有关档案文献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的情况:196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越两军协议和1965年7月24日越军总参谋部的请求,奉命入越,担负河内至友谊关铁路线北宁至谅山段、河内至老街铁路线安沛至老街段和新建的克夫至太原铁路线以及太原钢铁基地的防空作战任务,并掩护中国援越工程部队的施工。首批援越高炮部队为61和63支队,于8月1日分别由云南、广西入越。此后至1968年2月止,先后赴越轮战的中国高炮部队和配属各援越工程支队的防空部队,共有16个支队,辖63个团及部分独立高炮营、高机连和勤务分队,总计15万余人。1968年5月13日,越美两国政府在巴黎开始谈判。从11月1日起,美军停止轰炸和炮击越南北方。经中越两国政府商定,中国援越高炮部队于1969年3月中旬陆续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