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立刻欣喜起来,纷纷议论着。
&ldo;齐公已经已经到了函谷关!&rdo;
&ldo;这么多诸国盟军,够他们戎人受得了!&rdo;
&ldo;是啊是啊,让他们也尝尝咱们的厉害。&rdo;
士大夫们纷纷议论着,脸上露出欣喜鼓舞的神情,然而这个时候,士兵却继续禀报说:&ldo;王上,被击退的义渠军队,正快速向西后退,义渠军队似乎知道我楚军被拒在秦关之外,正朝我们快速扑来了!&rdo;
&ldo;什么!?&rdo;
&ldo;这……&rdo;
&ldo;义渠之戎来了!?秦国不开关门,这可如何是好?!&rdo;
吴纠皱了皱眉,齐侯带着诸国联军在函谷关迎敌,义渠军队讨不到好处,自然要后退,不能和联军硬碰硬,这样一来,义渠自然要找软柿子捏,而他们楚国,如今成了软柿子。
为何是软柿子,自然有几点很重要的原因。
其一,这里是郧国与秦国的交界之地,这里是楚国的客场。
其二,楚国在这里已经消耗了五六天的粮饷,虽然楚国实力强大,但是他们没有补给的后援,随时面临断粮的危险。
其三,也就是秦国关门拒楚,一旦义渠人杀过来,那么楚国如果不逃跑,就会被义渠逼迫到秦国的关门口,前方是义渠戎人,后方则是拒而不开的关门,这简直就是瓮中捉鳖,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吴纠皱着眉,似乎在冥想,众人立刻喧哗起来。
赵嘉一听,更像是一头困兽一样,秦国不开大门,若是这样连累了楚国被义渠人偷袭,赵嘉心中自然不安,连忙拱手说:&ldo;王上,请下令撤兵入郧罢!&rdo;
众人看向吴纠,似乎也同意赵嘉的说法,他们没有必要一定守在这里。
因为姬阆发出的告急文书,因此楚国才来参战,按理来说,义渠人在极北面,楚国在极南面,就算义渠打进周国,也不会打进楚国,因此楚国完全可以不管闲事儿。
如今楚国为了道义来援助秦国,而秦国不领情就算了,还将他们拒在关门口,义渠人若是一到,他们定然损伤惨重,因此没有必要为了秦国和义渠人正面交锋,不如直接退入郧国,然后让义渠人和秦国去硬碰硬。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吴纠也觉得有道理,但是他们此次来的目的,是为了送赵嘉上位,还为了与秦军联合,向北攻击义渠人的老窝,断掉义渠人的后路,这样一来才能给齐侯争取时间,配合齐侯。
因此吴纠并不向后退。
吴纠眯着眼睛,十分镇定的说:&ldo;寡人还不知什么叫做退兵。&rdo;
&ldo;王上!&rdo;
赵嘉连忙拱手说:&ldo;王上,何必为了秦国而应敌……况且秦国还不领这个情,请王上撤入郧国,确保楚军万无一失!&rdo;
赵嘉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也是有些心死的,当年是因为大哥排斥他的心思而心灰意冷,如今又是因为秦国内部的争斗而心灰意冷。楚王接纳他,重用他,可谓是赵嘉的恩人,如今为了秦国,若是恩将仇报,赵嘉实在做不到。
吴纠却十分笃定的说:&ldo;正面迎敌。&rdo;
赵嘉吃了一惊,旁边的士大夫们虽然也十分吃惊,但是看到吴纠这笃定的表情,听到吴纠这笃定的语气,突然觉得,就算秦国不开门,义渠也没什么可怕的了,他们定然有办法,在秦国人面前,将义渠打得丢盔卸甲,让秦国无地自容。
吴纠招手对赵嘉说:&ldo;你去帮寡人做点事情。&rdo;
&ldo;是!王上。&rdo;
赵嘉很快过去,吴纠对他耳语了几句,赵嘉立刻走出幕府大门,找来一队兵马,翻身上马,很快带着兵马就走了。
赵嘉离开之后,吴纠又叫来偃鸠,说:&ldo;再去对秦国喊话。&rdo;
偃鸠带着楚国士兵,走出行辕,很快来到了秦国的关门之下,又向上喊话。
&ldo;我王有言,你们秦国人不敢打的外敌,我们楚国人替你们打!&rdo;
秦国士兵站在城楼之上,纷纷向下看去,偃鸠带人一连喊了十几遍,秦国士兵纷纷面面相觑,有人则是看向秦国守城将军,那守城将军却说:&ldo;别管他们,不撤退就让他们被义渠人穷追猛打,咱们只要关闭城门,义渠人就算打过来也攻不进城。&rdo;
楚国的探子很快又回报,义渠人的确朝他们来了,而且来势汹汹,因为在函谷关吃了败仗,因此义渠人急于找一个翻身的机会,楚国被拒在秦关之外,这显然是个好机会。
吴纠让赵嘉去准备,就在三日之后的黄昏,义渠军队已经快速扑来,此时楚国的军队粮糙最多能再坚持两天,可谓已经是背水一战了,不过他们身后不是水,而是闭门不开的秦国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