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士冠眼巴巴的看着海面,这是曾士冠已经一年养成的习惯,只要看见有大唐的船只出现在海面,曾士冠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
远处的海面上风平浪静,天空中的白云也无精打采的在随处游荡,西方的海天交界处看不到一艘船只的桅帆,曾士冠已经能通过远处的桅帆大小和变化,猜出船只的大小和行驶的速度,才是曾士冠一年来无聊的计算成果。
李烨派曾士冠到倭国来监督石见银山的采矿工作,美其名曰磨练心智,实际上李烨是想摆脱这个好奇宝宝的纠缠,让曾士冠学会独立思考和研究,不要总是想从李烨的嘴中套出什么看似奇怪的想法。一百次的实验失败,代表着经过一百次的努力,也许一百零一次就会成功,没有一百次的失败,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功。
曾士冠呆呆的看着海面,海浪不停的敲打着码头上的栈桥,雪白的浪花飞溅起来,打湿了曾士冠的脚面。一阵海燕的叫声从北面传了过来,远处的海天之间出现了一个黑影,一个、两个、三个……,慢慢的八只高耸入云的桅帆出现在天际之间,“是千石的舰船,难道佐渡岛有船只回辽东半岛”。
倭国的北部,渤海国的东部根本没有千石舰船,只有佐渡岛才有千石的舰船,一定是佐渡岛的舰船,曾士冠兴奋的踮起脚尖眺望远方。
舰船的身影越来越近,曾士冠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了,在石见银山的日子里,曾士冠除了钻研李烨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根本没有机会跟别人交流,曾士冠心里有许多的疑问需要解答,可是在石见银山却找不到一个人跟自己有相同想法的人。
石见银山有二万多倭人在工地上做工,剩下的是一些工匠和护卫,还有倭国派来的一些监督官员,曾士冠根本就不用管理工地上的事情,这时候的人很单纯,在石见银山做工有饭吃,还有钱拿,这让很多倭人都急红了眼,生怕自己干不好被驱赶回去。
根本就不需要有人监工,一箩筐银矿从坑道中背出来,马上就给三文钱,没有敢偷懒,每筐银矿至少有二百多斤,没有人叫苦叫累,都巴不得能多背几筐。开采的速度总是赶不上运输的速度,曾士冠发现炸药可以加快开采的速度,但是结果不知道怎么控制火药量,引起了几起事故,吓的曾士冠不敢再用火药。
曾士冠眼巴巴的看着李烨,眼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先生,您怎么来倭国了”,曾士冠到倭国的时候,还不知道李烨去了渤海国,看见李烨的身影出现在舰船上,曾士冠高兴的要跳了起来,终于可以回家了。
“怎么,在倭国不适应,还是有谁欺负你”,李烨笑着拍了拍曾士冠的肩膀,看着曾士冠已经消瘦的脸颊,心里有些发酸,一个伟大的人物必须要经过不断的磨练,坚韧意志百折不挠,否则在探索的道路上很容易气馁。
“没有人欺负弟子,是弟子想先生了”,曾士冠擦了一把眼角的泪花。
“某也想你了,这次就跟某一起回辽东半岛吧,实验室已经建好了,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李烨没有见过石见银山,这次想看看传说中的石见银山到底是什么样子,怎么后世会把石见银山吹的地上有、天上无似的,“这次某到石见银山,你就带某参观一下石见银山吧”。
曾士冠搓着手不好意思道:“弟子这就带先生去看石见银山,那里的事情弟子现在很少过问,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弟子做的,弟子现在在专心研究先生说的六分仪,已经有了一个雏形,先生是不是先看看”。
李烨以前见过六分仪,知道这是早期航海的必备仪器,通过测量两物件之间的夹角,在航海上常用来测量太阳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六分仪的原理是有两块镜子,其中一块是一边透明,一边反射的固定镜子,另一块则安装在一支活动臂上。观测者通过小望远镜观望水平线,同时调较活动臂,让天体(例如太阳)的光线刚好反射到小望远镜,这样太阳的影像便会和水平线重合。再查看刻度,便可知道太阳距离水平线的角度了。
六分仪是相当准确的仪器,能达到10角秒(1角秒即1度的13600)的精度,而实际定位则准确至一公里左右,对于航海定位非常的重要,航线的误差也能控制在可见的范围之内。
李烨虽然知道六分仪的基本原理,但是却没有办法制造出来合适的六分仪,六分仪的出现能够极大的改善现在航海盲人摸象的现状,不会像李烨这次想到佐渡岛,结果到了虾夷国海岸。
虽然曾士冠制造出六分仪的雏形,这也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只要继续研究下去,一定能把六分仪制造出来。
“很好,快带某去看看六分仪的雏形”,李烨有些等不急想看看,曾士冠口中的六分仪雏形到底是什么样子。
曾士冠口中的六分仪真的很大,足足占据了一面墙,一根活动臂就有一人多高,李烨不知道最早在欧洲出现的六分仪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的。曾士冠给李烨演示六分仪雏形的使用办法,李烨发现这台六分仪虽然巨大,但是使用起来却很方便,测量的精度也能精确到十角秒左右,已经具备了实用价值,只要再缩小几倍,就可以安置在舰船上。
李烨仔细的观察六分仪的每一个部件,发现曾士冠制造的六分仪十分的简单,“士冠,这台六分仪能不能再做小一点,这么大的六分仪可放不到舰船上,有了能在舰船使用的六分仪,才具有使用价值”。
曾士冠又从房间里推出一个一人多高的木质六分仪,对李烨说:“先生,这是缩小般的六分仪,精度误差比墙上的六分仪要大一倍,但是已经能放置在舰船上使用了”。
“不错”,李烨抚摸着缩小般的六分仪,虽然这台六分仪跟自己后世见过的不一样,但是应该能使用在舰船上,再也不用在海上漫无目的的航行了。
曾士冠满脸兴奋的继续道:“先生,这六分仪的精度还取决于时间的准确性,弟子发现现在的宣明历与实际的时间存在较大的错误,这样会影响六分仪的测量精度,弟子想重新测量一下历法”。
《宣明历》,由唐代徐昂制订,颁发实行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是继《大衍历》之后,唐代的又一部优良历法,使用了八百二十三年,是使用最长的历法。
李烨知道《授时历》,元代郭守敬、许衡、王恂、杨恭懿等在东西六千余里,南北长一万一千余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二十七所测验站点,进行四年的实测才完成。测量的结果是365。2425日为一年,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曾士冠要重新修订历法,让李烨不由得大为吃惊。
“你真的准备重新修订历法,这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几年的时间,你想好了没有”
曾士冠狠狠的点头道:“只要先生容许,弟子一定能够完成新历法的修订,先生以前不是说过,要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务吗?没有经过亲自的论证,是不可能了解真相的,弟子一定会计算出更加精确的历法”。
“好吧,不过你先要把小型的六分仪制造出来,然后某才会支持你重新修订历法,不要急于求成,路还有很长,这条路没有人走过,某会给你安排人手,某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李烨很高兴,只要六分仪能做出来,接下来就是制订经纬度线,什么本初子午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见鬼去吧,回到大连城后,马上在大连城建造一座天文台,就以这座天文台作为本初子午线,并绘制地理坐标系统。
“先生……”,曾士冠打断了李烨的意淫,“先生,你说的经纬度测量工作什么时候开始,弟子已经等不急了”。
“快了,这次回去就开始”,李烨就像偷了腥的猫,嘴角流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石见银山的工地的确很大,已经探明的银脉有六条,最长的坑道已经向前开采了五十多米,已经需要用畜力不停的向坑道中送风,否则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石见银山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小镇,小镇规模已经接近了一座小城,二万矿工加上家属足足有四五万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商贾,有商贾的地方就有交易,小镇中的酒肆茶坊鳞次栉比,一派繁荣的景象。
石见银山因为一夜之间发现银矿繁华起来,小镇中的人流穿梭往来,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李烨的到来让倭国的官员感到了紧张,因为李烨出现的地方和带领的护卫让倭国官员惶恐不安,急忙询问曾士冠发生了什么事情,需不需要向藤原基经汇报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