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大明惊变录大结局 > 第109章(第1页)

第109章(第1页)

杨埙道:&ldo;去卧室看看,这里环境这么好,也许他在家安心睡觉呢。&rdo;

朱骥闻言,便先进来卧室。一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异味‐‐尸臭味。杨铭果真在里屋躺着,却不是在睡觉,而是死在了床上。

[1]乐清:今浙江。

[2]六安州:元至元末置,属庐州路,治所在六安县(今安徽六安),辖境相当于今安徽六安、霍山等市县和湖北英山县地。明洪武初废六安县入州。

[3]廖庄后来也遭明景帝报复,以&ldo;平时狂妄&rdo;的罪名,杖八十,贬为兰州附近的定羌驿丞。

[4]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大将郭登上书说章纶、廖庄、林聪等人都因为直言得罪,应该给予嘉奖。朱祁镇立即下旨释放了章纶,并下令找出当年章纶和钟同的上疏,结果始终没有找到,想必已经被明景帝怒而毁去。有个记性好的宦官朗读了所记得的内容,朱祁镇&ldo;嗟叹再三&rdo;,擢升章纶为礼部右侍郎,赠钟同为大理左寺丞,并录钟同长子钟启为国子监监生,不久任命为咸宁知县。章纶始终不改亢直秉性,不为当事者所喜。因不趋附权臣石亨,又与尚书杨善(之前变卖自己家产迎回明英宗的大臣)论事不合,改调南京礼部,改就吏部。任侍郎二十年未升迁,后来辞官回乡,优游林泉,以诗书自娱。

[5]终明之世,颁赐给日本的勘合共有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六种。

[6]见日本学者臼井信义《足利义满》一书:&ldo;义满鼎盛期的北山时代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实际就是和明王朝的贸易。&rdo;

[7]嘉靖二年(1523年)六月,日本左京兆大夫内艺兴遣使宗设抵宁波。未几,右京兆大夫高贡遣使瑞佐偕宁波人宋素卿亦至。按明朝惯例:&ldo;凡番贡至者,阅货宴集,并以先后为序。&rdo;但宋素卿贿赂了宁波市舶太监赖恩,宴会时得以坐在宗设上座,其货船虽然后至,但先于宗设货船受检。宗设怒杀瑞佐,焚其船只,追宋素卿至绍兴城下,沿途劫掠而去,对当地居民造成很大损害。明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追击时战死,浙中大震,史称&ldo;争贡之役&rdo;。事后,宋素卿被捕下狱,两年后瘐死狱中。明廷要求日方惩办宗设及倡首数人,放回被掳中国官民,缴还旧有勘合,遵守两国所订之约,如此方许换给新勘合,继续贸易。日方没有答复。明给事中夏言奏倭祸起于市舶,礼部则请罢市舶,明廷遂废除福建、浙江市舶司,仅留广东市舶司一处。明朝与日本的贸易途径就此断绝,导致倭寇滋生,为后来的&ldo;东南倭祸&rdo;埋下了伏笔。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才被明将戚继光、俞大猷彻底荡平。

第十章 热血千秋

为了阻遏蒙古骑兵南下,明廷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修缮加固长城,将原先不相连接的关隘和长城连接起来。明朝全线连接的、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这一时期修筑的长城,同明朝建国之初沿边修建关隘的性质完全不同,已经退化为消极防御的军事工事。即便如此,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长城也未能起到有效的阻遏作用。

红梅落月去年花,爆竹声中易岁华。

萍梗一身常是客,关河万里未还家。

桃符新换门前句,柏酒微生脸上霞。

顷刻马蹄催就道,丹山碧水又天涯。

‐‐于谦《元日寓中写怀》

朱骥见杨铭横尸床上,一时呆住。杨埙倒是大着胆子上前,到床前嗅了嗅,道:&ldo;人都臭了,应该死了很久了。&rdo;

朱骥忙出去找人报官,再进来时,杨埙正蹲在庭院墙根下大吐黄水。

朱骥忙过去问道:&ldo;杨兄怎么了?&rdo;

杨埙摇了摇头,道:&ldo;我没事,没中毒。只是想到前晚我遇到杨铭时,他人还是好好的,而今……&rdo;又吐了两口黄水。

朱骥道:&ldo;要不杨兄先回去。我得留在这里等仵作。杨铭虽然死了,他身上应该还有许多线索。&rdo;

杨埙道:&ldo;我也留下来。&rdo;极是懊悔,道:&ldo;要不是我前晚喝醉了酒,杨铭将线索告诉了我,也许早就抓到了那些蒙古人,他也不会死。&rdo;

朱骥道:&ldo;这不怪杨兄,不过是机缘巧合罢了。&rdo;

杨铭明确问过袁彬是谁在管蒯玉珠的案子,那么他发现的重大线索一定是跟玉珠有关了。朱骥之前只是派杨铭携带强盗画像到金桂楼例行询问,看有无证人,他到底是如何找到了重大线索呢?

朱骥苦思一番,也没有任何结果,便道:&ldo;杨兄,你才智远在我之上,你好好想想看,有没有什么线索是我们遗漏了的?&rdo;

杨埙道:&ldo;玉珠就像我妹妹,我发誓要竭尽全力救她出来。这件案子我日思夜想,所有经过情形在我脑子里盘桓了不下千百回,自觉没有任何遗漏。那日我抱着侥幸心理去找算命先生仝寅,受他一语启发,这才回味过来,其实阮浪才是最重要的线索。于是我去了南内,设法探到歹人是蒙古人的消息,但还来不及着手处置,便遇到孙老过世。唉,我……我实不该贪杯醉酒,而今误了大事……&rdo;

朱骥劝道:&ldo;事情都过去了,后悔也是无用。不过杨兄刚才一番话提醒了我,最明显的线索反而最容易被人忽略。&rdo;

杨铭本是蒙古人,太上皇北狩期间曾充任朱祁镇与蒙古达官贵人之间的翻译,想来跟蒙古上上下下也混得极熟。蒙古现任可汗也先派了精干人手到北京,欲营救太上皇朱祁镇并助其复辟,势必需要内应。而杨铭既是朱祁镇心腹,又一度充当过明蒙的中间人角色,蒙古人会不会主动跟他联系?

杨埙听了朱骥分析,沉吟道:&ldo;确实,也先手下来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图谋的又不是小事,需要有内应从旁协助。但这个内应一定不是杨铭。他为人忠厚,胸无城府,喜怒均写在脸上,本来就不是合适的内应人选,也想不出从蒯老爷子手里索取南内地图的主意。加上他只是锦衣卫百户,无法接近南内太上皇。另外,蒙古人早就知杨铭对大明忠心耿耿,当年喜宁还要将他五马分尸。若不是太上皇用自己的身体扑上去遮挡,他人早就被碎尸了。&rdo;

朱骥道:&ldo;我当然不会怀疑杨铭是内应。我是说,正因为太上皇曾舍身相护,杨铭才格外忠心于太上皇。太上皇复辟,对杨铭当然是有利的。从这点上来说,杨铭跟蒙古人有一致的目标和利益。玉珠事件后,官府追捕搜索甚严,蒯匠官又中风失忆‐‐对了,我得多说一句,这是个极妙的主意‐‐蒙古人也许是想利用杨铭在锦衣卫做官的便利,打听一些案子内幕,好提前应付。&rdo;

杨埙登时眼前一亮,道:&ldo;朱兄是说,蒙古人在玉珠一案后,曾主动联络杨铭,他由此才发现了重大线索?这倒是极有可能。嗯,一定是这样,杨铭一定是从蒙古人那里发现了关于内应的重大线索。&rdo;

杨铭并没有立即将蒙古人意图营救太上皇一事上报,倒不是他顾念同族之情,而是因为事情牵涉到太上皇,一旦事泄,明景帝必以铁腕手段对付太上皇。既然蒙古人深知杨铭对太上皇的忠心,杀死他灭口的可能性便不大,而最有可能下毒手的,便是那主谋内应了。

或许内应不愿意事成前泄露身份。或许他不想冒一点风险‐‐即使杨铭感激太上皇救命之恩,可景帝朱祁钰也是名正言顺接受臣民拥戴即位的皇帝,杨铭做着本朝景帝的官,若与蒙古人勾结拥护太上皇复辟,即便有一千个理由,但一条&ldo;谋逆&rdo;的罪名,便足以令他无颜存世。这一点迟疑即便微不足道,很可能导致杨铭向朝廷告发。而杨铭先后急着找朱骥、杨埙,愈发证明这种可能性很大,是以内应抢在杨铭说出线索前,将其杀死灭口。

那么主谋内应到底是谁呢?

中国工匠自古位轻,多不扬名。就算蒙古人知道蒯祥是紫禁城的设计者,但南内独处一隅,跟皇宫并非一体,且建于宣德年间,不是真正了解明宫内幕的人,不会知道蒯祥是那片建筑的主建筑师。

再从杨铭死前行踪来看,他称发现了重大线索,先找顶头上司朱骥,后来又只找杨埙,无论如何都不肯对曾患难与共的袁彬透露半点口风,表明事关重大,多半涉及位高权重之人。而这个人,正是蒙古人的内应。想出凭借南内图纸秘密进入南内营救太上皇计划的,是这个人。指点蒙古人藏身北城二条胡同一带的,也是这个人。他是这次计划的核心主谋,蒙古可汗也先出人出力,但也只是为这个人跑腿而已。

朱骥也赞同杨埙的推测,道:&ldo;这个内应一定能从太上皇复位得到最大好处,会是谁呢?&rdo;

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今重臣要么是明景帝所信任的,要么是明景帝所提拔的,而正统旧臣绝大多数都死在了土木堡之变中。也就是说,朝中文武大臣都是得益者,一旦太上皇复辟,反倒有失宠丢官的危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