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也停了下来,恭声道:“王爷请放心,贫僧明白的。”
朱棣轻轻点了点头,随后又皱眉叹息,为什么他不是嫡出呢,为什么他不是长子呢!
若是他处在朱标的位置上,这一切都是他的,李伟也是他的,他根本不需操这么多心。
朱棣叹息完了,便急步回了王府,之后便再无外出,依照朱元璋的吩咐,老老实实的呆在府上,除了偶尔跟徐妙云研究造娃技艺,别的哪也不去。
但是他不出门,道衍却是四处走动起来。
道衍虽然是个和尚,但是他的交际范围却非常之广的,包括佛道两家以及儒家的名士他都有所结交,甚至张子宜等人也跟他很是熟识。
不过现在贤林党人被朱元璋一通乱杀,杀得元气大伤,张子宜等人更是不敢露头,他也找不着。文臣方面已经无人敢与李伟相抗,道衍的目光便放在了勋贵的身上。
奉天殿早朝,六部尚书砍了三个,贬了两个,只有余熂尚余一口气(名字不是白起的),战战兢兢的站在李善长之后。
除了他之外,还有大理寺的吴庸也因为服软的痛快,逃得了性命。
在他们身后,便是一群临时顶上来的各部郎中、主事,连侍郎都没几个。
最近几年,自胡惟庸伏诛之后大案连发,尚书换了一批又一批,现在又回到了空缺状态,群臣现在对这几个位极人臣的位置甚至隐隐有些恐惧,连升官的积极性都没了。
“陛下,朝廷各位空职严重,需尽快补缺,还请陛下圣裁!”
余熂硬着头皮上前说道。
他是吏部尚书,这事不说不行,朱元璋手下可不养闲人,若他避而不谈,一样要被追责。
朱元璋闻言,淡淡的扫了群臣一眼:“众臣有何建言?”
群臣沉默,尽皆无言。
过了许久,才终于有人说了话,但却并非文臣,而是勋贵。
“陛下,锦衣卫肆意妄为,屠戮群臣,导致现在朝中无人可用,还请陛下裁撤锦衣卫,严惩罪首李伟!”
黄彬出班奏道。
“宜春侯此言差矣,李驸马无官无职,又怎么可能是罪首呢?”
王杰作为坚定的李党分子,立刻出班反驳。
黄彬立时怒道:“锦衣卫镇抚司都是李伟原来的护卫,这事大家心知肚明,他不是罪首谁是?”
“侯爷这话下官就听不懂了,锦衣卫不管原来身处何职,现在都是听命于陛下的天子亲军,侯爷执意参奏锦衣卫,不知意欲何为?”
“你……”
黄彬顿时语塞,同时心中有些惊慌。
锦衣卫奏奉皇命办事,他抓着锦衣卫不放,那就是抓着陛下不放。
见黄彬顶不住,孙恪赶紧出来帮腔:“既然如此,那就请陛下惩治锦衣卫镇抚使吴勇、千户陈肃等人,他们胡作非为,四处抄家,弄昨民怨沸腾,不惩治不足以平民愤!”
王杰闻言并没有多说什么,这些都是小人物,就算真被惩治了也可以换别人上,他一点也不在乎。
朱元璋古井无波,目光扫向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淡淡的问道:“毛骧,你是锦衣卫指挥使,这事你怎么看?”
毛骧愣了愣,心中一阵腹诽。
他是锦衣卫指挥使不假,但是镇抚司查案直接听命于皇帝,并不关白卫里,他这个指挥使根本管不着,现在朱元璋让他说话,明显是要他顶缸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