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时候人们发现了这里,并在古格王朝遗址先后发现了精致的宗教宝物,图腾以及壁画。深入王朝内部,又发现了存放着兵器盾牌的洞窟,数量之多,令人乍舌。接着发现了干尸洞,洞中堆积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几百具无头尸体。
传闻那些尸体里,有古格王朝最后的贵族。
李秋元听着常叔讲述那些历史秘密,忍不住说:&ldo;干尸洞我知道,就在古格遗址附近,而且还对游客开放。听说那几百具尸体一点儿也不曾腐烂,它们暴露在空气里,一直没有被土掩埋,看起来像是刚死没多久的人一样,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气候干燥……&rdo;
&ldo;嗯,也不无道理。&rdo;常叔一边观察铭文一边颇为认同的说:&ldo;这片土地确实过于干燥。&rdo;
李秋元盯着鼎上那一圈暗红色的痕迹,忽然觉得声音有点紧,&ldo;那那些尸体的头去哪儿了?&rdo;
&ldo;这我怎么知道?可能就在这土城的某一个角落也说不定……&rdo;
秦二拿着手电筒从周围巡视一圈回来了,大概是听见他们的谈话,也分享了自己知道的一些资料和信息。
&ldo;干尸洞里那些尸体的头在哪里我是不知道,不过我知道干尸洞里都是什么人。&rdo;
李秋元不由好奇,&ldo;什么人?&rdo;
&ldo;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末代国王的弟弟还有拥护他的一众僧人。&rdo;
&ldo;为什么?&rdo;
&ldo;我查到过一本书,是1624年的时候一位西方传教士写的,他在书里提及自己曾拜访过一个名为西藏的国家。那时他和同伴来到这里,是为了寻找一个遗失的基督教国家,名字叫香巴拉。结果却发现了古格王朝。
书里提及国王亲切的接待了他们,但那个时候,这位末代国王和胞弟积怨已久,矛盾甚至已经达到了最高点。而当时佛教的复兴发展也给古格王朝的人力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不少人跑去出家,一个王朝的人力资源减少,直接就影响到了整个王朝的经济实力发展。
大概是为了借助传教士势力削弱佛教的影响力,后来这个传教士在书中写道&lso;国王对我非常敬重,但令我有点惊讶的是,国王说他想了解我们的宗教。这真是始料未及。&rso;
古格王朝国王视这个传教士奉为座上宾,他还邀请他们留下来传授他们的教义,甚至还下令兴建一座教堂。这样的行为,顿时惹恼了当时的僧侣,以托林寺为主,他们认为国王是佛教的叛徒,以托林寺为主的僧侣绝不会善甘罢休。
后来国王的胞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煽动僧侣发生暴动,并送信给五百里以外的拉达克人通奸卖国,很快,拉达克人的军队就一路攻进了札不让。国王带着士兵借助地理优势守住王宫一个月,最终,为了保护城里十万人民选择了投降。
而在这一个月里,国王的胞弟因为叛国罪被城里的人民抓了起来,游街示众,他和拥护他的僧侣都被判处了极刑。
因为藏区信奉佛教,佛教中认为人被砍掉头颅不能转世投胎,身首异处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诅咒。把尸体封死在洞穴内,怨气无法消散,灵魂则盘屈洞内,永世不得超生。&rdo;
&ldo;所以这一切都是因为国王的弟弟么?&rdo;李秋元不解,&ldo;可是他把自己的国家卖了对他又有什么好处?&rdo;
&ldo;大概是想和拉达克人结盟夺位吧,却没想到所谓的盟友压根就不管他的死活。&rdo;
李秋元点点头,又问:&ldo;那之后呢?城里的十万人怎么会无缘无故消失呢?&rdo;
秦二摇头:&ldo;国王投降之后发生的事情,谁也不知道。&rdo;
李秋元听了一会儿,目光又溜回到远处的少年身上,他正在看皇宫的方向,表情神秘莫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周围昏暗的广场万籁俱寂,所有人都是压低声音在交流,像是怕吵醒了什么似的。
忽然一个看起来年龄不大的小伙子毫无征兆的直挺挺倒在了地上,秦二听见咚的一声,立马打着手电筒回头看,发现是从下来后就一直沉默不语,异常安静的小杨。
大家都吓了一跳,聚过去把他扶起来,他好像没什么意识了。
但是奇怪的是他的皮肤变得有些干瘪,像是严重脱水并且饥饿了很久营养不良的那些人一样。
秦二不小心摸到他的皮肤,发现手指按下去后,那块皮肤久久不能弹回来,一按就是一个坑的样子,顿时有些慌了,&ldo;水!谁有水,快……&rdo;
旁边有人给他递了个水袋,秦二拔出塞子给昏迷的人灌了一口,然而对方还是不见有什么反应。
小杨是里面年龄最小的,也是第一次跟着他们下地,旁边有人担心的说:&ldo;怎么会这样?看起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感觉也就一两个小时的功夫,整个人瘦了一圈。&rdo;
常叔也过来看了看,打着手电揭开他的眼皮查看了一下,却发现他的上眼白正中间有一条笔直的红线垂直直达黑眼珠,红线末端是一个黑色的圆点。
&ldo;怎么会这样?&rdo;常叔脸色有点难看,&ldo;这不可能啊……&rdo;
秦二着急的看了他一眼,&ldo;常叔,你都知道什么,快说呀。&rdo;
&ldo;这是一种诅咒……&rdo;常叔喃喃自语的往后倒退了两步,&ldo;怎么会这么快,黑线已经到达眼珠,说明离死不远了。可是我们才进来了几个小时……怎么会这么快……&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