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胡雪岩为何倾家荡产 > 第56章(第1页)

第56章(第1页)

听这番话,足见得秦寿门是个极明白事理的人。王有龄当然觉得欣慰。

但刑名一道对县官的前程,关系太大,老百姓对父母官的信服与否,首先也就是从刑名上看。只要年成好,地方富庶,钱粮的浮收及各种摊派,稍微过分些,都还能容忍,若是审理官司,有理的一方受屈,无理的一方赢了,即或是无心之失,也会招致老百生极大的不满,说起来必是&ldo;贪赃枉法&rdo;。所以王有龄对秦寿门看得比杨用之重,事先跟胡雪岩说好了的,自己不便频频质疑,要他借闲谈多发问,借以考一考秦寿门的本事,此时便又递了个眼色过去。

于是胡雪岩装得似懂非懂的样子,用好奇而仰慕的语气问道,&ldo;都说刑名老夫子一支笔厉害,一个字的出入,就是一家人的祸福,又说&lso;天下文章在幕府&rso;,我问过人,也就不出个所以然。今天遇见秦老夫子,一定可以教一教我了!&rdo;

又捧刑名师爷又捧他本人,这顶双料的高帽子,秦寿门戴得很舒服,致且酒到半酣,谈兴正好,便矜持地笑道:&ldo;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何术?&lso;所谓&rso;天下文章,出于幕府&lso;,言其实用而已,至于一个字的出入,关乎一家人祸福,这话倒也不假。不过,舞文弄墨,我辈大忌。总之,无事不可生事,有事不可怕事。&rdo;

在座的人连连点头,吴委员肚千里有些墨水,尤其觉得&ldo;舞文弄墨,我辈大忌&rdo;八个字,近乎见道之言,因而说道。&ldo;我也要请教!&rdo;

&ldo;先说无事不可生事……&rdo;

秦寿门讲了个故事作例证:曾有一省的巡抚与藩司不和,巡抚必欲去之而后快,苦于那藩司既清廉又能干,找不着他的错处。后来找到一个机会,文庙丁祭,那藩司正好重伤风,行札的时候,咳个不停,巡抚抓住他这个错,跟幕友商量,那幕友顺从东家的意思,舞文弄墨,大张旗鼓,奏劾那藩司失仪不敬。

凡有弹劾,朝廷通常总要查了再说,情节重大则由京里特派钦差,驰驿查办。类此事件,往往交&ldo;将军&rdo;或者&ldo;学政&rdo;查报。那一省没有驻防的将军,但学政是每一省都有的,这位学政文庙丁祭也在场,知道藩司的失仪,情非得已。就算真的失仪,至多事后教训一顿,又何至于毛举细故,专折参劾?

由于这一份不满的心情,那学政不但要帮藩司的忙,还要给巡抚吃点苦头。但是他不便公然指摘巡抚,让朝延疑心他有意袒护藩司,所以措词甚难。

这位学政未曾中举成进士以前,原学过刑名,想了半天,从巡抚原奏的

&ldo;亲见&rdo;二字中,欣然有悟,随即提笔复奏,他说他丁祭那天,虽也在场,但无法复查这一案,因为他&ldo;位列前班,理无后顾&rdo;,不知道藩司失仪了没有?

就这轻描淡写八个字,军机大臣一看便知道,是巡抚有意找藩司的麻烦,因为行礼时巡抚也是跪在藩司前面,如何知道后面的藩司失仪?照此说来,是巡抚抚失仪往后面看了,才发现藩司失仪。结果两个人都有处分。

原被告各打五十板,自然是原告失面子,被告虽受罚,心里是痛快的。

&ldo;这真是&lso;世不本无事,庸人自扰之&rso;。&rdo;吴委员说,&ldo;坏在那巡抚的幕友不能痛切规劝。&rdo;

&ldo;这话说中的症结所在。&rdo;秦寿门向王有龄看了一眼,&ldo;我辈既蒙东家不弃,处事自有必不可摇的宗旨,一时依从,留下后患,自误误人,千万不可。只是忠言往往逆耳,难碍有几位东家没有脾气。&rdo;

&ldo;老大子请放心!&rdo;王有龄急忙表明态度,&ldo;我奉托了老替子,将来刑名方面,自然都请老夫子作主。&rdo;

&ldo;有东翁这句话,我可以放心放手了。今天我借花献佛,先告个罪,将来要请东翁恕我专擅之罪。&rdo;

说着他举杯相敬,王有龄欣然接受,宾主如鱼得水,在座的人亦都觉得很愉快。轰然祝饮,闹过一阵,重拾中断的话题。

&ldo;现在要谈有事不可怕事。&rdo;吴委员提高了声音说道,&ldo;索性也请老夫子举例以明之。&rdo;

秦寿门略略沉吟了一下说&ldo;有事不可怕事者,是要沉得住气,气稳则心定,心定则神闲,死棋肚里才会出仙着。大致古今律法,不论如何细密,总有漏洞,事理也是一样,有时道理不通,大家习焉不察,也就过去了,而看来不可思议之事,细想一想竟是道理极通,无可驳诘。所以只要心定神闲,想得广、想得透,蹈瑕乘隙,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亦并不难。

刚才提到&lso;钉封文书&rso;,我就说个钉封文书的妙事。在座各位,&ldo;他看着王有龄问道,&rdo;想来东翁一定见过这玩意?&ldo;

&ldo;见过。&rdo;王有龄答道,&ldo;原来钉封文书,用意在示机密,亦不光是州县处决犯人非受领钉封文书不可,访拿要犯也用钉封文书。久而久之,成为具文,封套上钉个&lso;瓣&rso;,用细麻绳一拴,人人可以拆开来看,最机密变成最不机密,真正是始料所不及!&rdo;

&ldo;一点都不错。这件妙事,毛病就出在&lso;人人可以拆开来看&rso;上面。钉封文书按驿站走,每经一县,都要加盖大印。公事过手,遇着好事的县大爷,就拆开来看一看依旧封好。有这么一位县太爷,鸦片大瘾,每天晚上在签押房里,躺在烟铺上看公事。这天也是拆了一封钉封文书看,迷迷糊糊,把那通文书在烟灯上饶掉了,&rdo;

这一下,那县太爷才惊醒过来,烧掉了钉封文书,是件不得了的事!急忙移樽就教,到刑名师爷那里求援。

&ldo;封套在不在?&rdo;那刑名师爷问。

&ldo;封套还在。&rdo;

&ldo;那不要紧!请东翁交了给我。顺便带大印来。&rdo;

县太爷照办不误,等封套取到,那刑名师爷取张白纸折好,往里一塞,拴好麻绳,盖上大印,交了回去。

&ldo;交驿递发下一站!&rdo;

&ldo;老夫子,&rdo;县太爷迟疑地问道:&ldo;这行吗?下一站发觉了怎么办?&rdo;

&ldo;东家,请你自己去想。&rdo;那刑名师爷说,&ldo;换了你是下一县,打开来一看,里头是张白纸,请问你怎么办?&rdo;

秦寿门把那个故事讲到此处,不需再往下说,在座的人应都明白,显然的,有人发现了是张白纸,也不敢声张,更不敢多事退回去。因为倘或如此,便先犯了窃视机密文书的过失,这与那学政的&ldo;位列前班,理无后顾&rdo;八字,有异曲同功之妙。

&ldo;刑名虽是&lso;法家&rso;,也要多读老庄之书,才能有些妙悟。&rdo;王有龄感叹着说,&ldo;人不能有所蔽,有所蔽则能见秋毫,不见舆薪。世上明明有许多极浅显的道理,偏偏有人看不破,这是哪里说起?&rdo;

这番议论一发,便把话题引了开去。闲谈到夕阳衔山,方始散席,依旧荡桨回城。第二请钱谷师爷杨用之,在西湖里的一条画舫上设席,陪客依旧是胡雪岩和周、吴两委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