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海贤和尚日常生活视频 > 第七章 庙里的生活3(第1页)

第七章 庙里的生活3(第1页)

头发长了不剪,夏天打赤膊,或者不束裤脚者,罚。

擅自攀折花木果实,或者将之送人的,赔偿后加以惩罚。

冬季严寒也不能生火取暖。如果因为公事、年老或疾病必须需要保暖的,只能使用烘手足的小炉筒。火盆、火桶都有失火的可能,一律不得使用,违者受罚。

举止威仪

佛教认为僧人对自己的行走、坐下、站姿、睡态等一举一动都要谨慎,不可有任何放纵或非礼的行为。“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这四条标准,是佛教对僧人行、坐、立、卧四种举止动作的规定,称为“四威仪”。

(1)行,即行走。僧人进入寺门,要“缓行直视”,不能踩踏佛殿和佛塔的影子,进入塔殿要“右绕”。进入师长所在的处所应当轻声行走,不能发出声音。在寺中行走,不能左顾右盼,眼睛要直视前方的地面,注意不要踩死蚂蚁小虫。僧人不能从篱笆围墙上翻过去,也不能穿着木板拖鞋在尊长的住处附近行走。走路不能急匆匆的,要端庄稳重。在廊下行走,不能走中间,只能靠近一边走。廊下行走时,不能高声谈笑和歌唱吟咏。

在寺外,不能和女人同行;不能在途中与尼姑或女子交谈;远远望见官员和醉鬼要回避;不能进入屠户家、酒店和没有男子的民居。

(2)住,即站立。据《教诫律仪》上说,在师傅面前站立,不能直接站在师傅身前,也不能站在身后,也不能站在师傅的高处和上风方向;不能离师傅太远,也不能太近。应该站在距离师傅额角7尺左右的地方。凡是到师傅面前,站立一定要庄重谦恭,向师傅行问讯礼要“合掌曲躬”。

僧人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站立的,比如,人来人往的大门口、屠宰处、祭祀处、桥下、桥头、十字路口、空闲处这7个地方被认为是恶鬼经常出没之处,僧人不能在这些地方站立。还有,僧人站立时,要随时常念供养三宝,赞叹佛法。

(3)坐,据《教诫律仪》说,僧人坐的时候,要身体端正,不能左右摇晃。坐时要保持严肃沉默,不能说笑,也不能左顾右盼。如果要坐到床上,先得看看床的高度,如果床太高,脚不能平着着地就不能坐。不能坐在门坎上,不能与师长同坐一床。不能在师长的床上坐。在师长面前,师长没有吩咐坐下,不能随意坐下。有比自己职位高的僧人在场,那人不坐,自己也不能坐。

(4)卧,也就是睡觉。对佛教僧人来说,睡只是为了解除疲劳,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绝不是为了安逸舒服,所以不能贪睡,也不能睡在宽大、华丽的床上。睡时要先铺设卧具,“卧须安枕,不得污席”。卧时须右侧卧,即右胁向下贴床席,以右手为枕,左手放在左膝上,两足相叠,脸要向外,不能看墙壁。据记载,释迦牟尼涅粲时就是右胁卧席,头朝北,面向西。因此,这被认为是最好的睡觉姿势。

僧人睡觉还不能赤身**,也不能把自己的袈裟法器放置在脚下,睡觉时更不能心起恶念邪念。集体活动僧人在寺院中主要在师傅的引导下自我修行,但寺院毕竟是一个僧人的团体组织,僧人们居住在一起过着集体生活。所以寺院和人间其他单位一样,有着自己的规章制度,还有种种“集体活动”。

(1)结夏

禅寺每年以结夏(亦称结制)、解夏(亦称解制)、冬至、年朝为四大节,极其重视。

“结夏”是从印度佛教传来的习惯,它最早源于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而后被佛教吸纳,成为佛教的一种重要制度。在古代印度,每年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的3个月,正逢夏季多雨时节。此时,佛教禁止僧人外出,要定居在寺院中一个安静的地方,除了大小便之外,其他时间都静坐修道。这就是“结夏”,又称为“安居”、“夏安居”、“雨安居”、“坐夏”等。佛教认为,这3个月里,雨水较多,万物生长繁盛,即便是方寸之地,也都有爬虫蝼蚁等生命。如果这时外出必然招致三种过失:一是无事外出游荡,妨碍修行;二是行走时难免踏伤踩死草木昆虫,违背了佛教以慈悲为本不杀生的教义;三是这样的行为会招致世人对僧人的非议。

僧人在结夏前,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根据寺院的情况,预备必要的食物给养。在古代印度,更重要的是选择“安居”的地方。安居的地方要符合5个条件,一是不能离村落城市太远,因为这样的地方,僧人难以得到生活必需品;二是不能离城市太近,太近则会沾染城市的喧嚣尘俗,妨碍修行;三是蚊子要少,蚊子太多对僧人身体有害,因为僧人是不能打死蚊子的;四是要有指导修行的大德和尚在附近、,以便随时求问,解除疑惑;最后是要有施主施舍饮食汤药。当然,对于中国汉地僧人,寻找结夏地点已经不是问题——除了自己的寺院,他们还能选择哪里呢?

结夏共3个月,如果如期在四月十六日入安居,称“前安居”;如因事不能如期安居,最晚也须在五月十六日安居下来,称“后安居”。在这中间进入安居的,称为“中安居”。如果遇到闰月,僧人的安居期要适时延长一个月。

在安居期僧人禁止外出,如果有人因为寺院有要事必须离开的,在一天之内能赶回来就可以允许外出;如果外出时间超过一天、不多于7天,这名僧人要亲自向大德法师请示,办理一定的手续;如果需要更长的时间,半个月、一个月,那么就必须召集僧众开会,进行表决,一致通过后方能离开安居的地方。如果无故离开安居寺院,则被视为严重的犯戒行为,称为“破夏”,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在安居期,僧人修学的内容以律仪为主,诵读讲经只是辅助功课。据记载,僧人在安居期要背诵戒条,熟读戒律等。遇到疑问,要向师傅请教。

(2)解夏

当安居期结束,也就是解夏日,僧人们还要举行一天的集会仪式,称“自恣”,这一天也称“自恣日”。一般说,自恣日应该是安居结束的七月十六日,但也有的说,比丘僧七月十四日自恣,比丘尼七月十五日自恣。

自恣是什么意思呢?在90天的安居期里,僧人通过修行在道业上会有长进,也会有许多过错反映出来,有的自己知道,有的不一定能认识到,因此在安居结束时举行一次机会,先由个人进行反省,检讨过错,然后请众僧随意批评,最后在众僧面前忏悔。这样的集会就是“自恣”,或者说,也就是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批判会。

解夏日过完,90天不准外出的限制被解除了。这时,僧人应到其他寺院住一住,哪怕一晚上也好。

(3)结冬

结夏制度何时在中国僧人中开始实行没有明确记载,但至少在南北朝时期,这种制度已经被许多寺院采用。而从元代以来,在每年阴历十月十五日到次年正月十五日这3个月期间,禅宗寺院也结制安居,这就是“结冬”。结冬是地道的中国特产,这是仿照结夏制度而设的,但目的有所区别。在结冬期间,禅寺集合江湖衲僧来专修禅法,也称为“江湖会”。禅宗僧人把修行贯穿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认为“行亦禅,坐亦禅,默念动静体安然”。因此,他们对悟禅、谈禅、参禅极感兴趣,对佛教戒律则不那么用心,“呵佛骂祖”也以为常事。所以,禅宗寺院逐渐对“结冬”更加重视。清代以后,禅寺甚至有只结冬不结夏的现象。不过后来又被纠正,形成了在“结夏期”讲经学律,在“结冬期”坐禅的惯例。

(4)布萨说戒

布萨是佛教寺院僧人日常行事中的一种重要制度。寺院僧人每月两次,即十五日和三十日(或二十九日)两天举行集会,讲说经法,促使僧众遵守戒律,达到僧团内部的清净合和。这就是布萨。

布萨的制度要求: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或十四日)、三十日(或二十九日)举行布萨;凡是佛寺的僧人,不管是常住的,还是暂住的都要参加。这是一次全体会议,如果有无故缺席者即为不合法。因病不能参加,要请同住僧人代为参加,并要表示对布萨集会上讨论决定的一切事情无条件接受。如果比丘已经有过失,就要在布萨前先行处治,令他忏悔罪过,然后方能参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